【摘 要】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采用深入淺出等教學方法,點燃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
【關鍵詞】懸念;理論;實踐;深入淺出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密的學科,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單純的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靠增加教學時間、加重學生學習負擔來換取眼前的“高分”,勢必會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枯燥無味,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帶來的后果是增加學生的厭學情緒。改進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怎樣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懸念”作為一種學習心理機制,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撥動了學生的思維之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記憶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精心地設計教學懸念,讓懸念使物理引人入勝,讓懸念點燃學生學習物理之欲。那么教師應怎樣設置懸念呢?
第一,課堂教學導入,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景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在導入新課時設置懸念,在上課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堂高效課的重要環節。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筆者講道:“牛頓在‘力’和‘運動’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座‘橋梁’是什么?”從而導入新課,這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遷移到教學中來。
第二,在教學環節過渡中也可以設置懸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例如在講解“一人造衛星的質量是m,在軌道半徑為r圓形軌道上運行,地球的質量為M,萬有引力常量為G,求衛星的線速度的大小?”這個題目時要利用到公式 “■=m■”,這時我提問:“等式左邊的‘r’是什么?等式右邊的‘r’是什么?兩個‘r’不一定相同,在以后的‘雙星系統’中會遇到。”這樣就為以后講解“雙星系統”做好了鋪墊。
第三,教師在一堂課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認真設置懸念,既使新舊知識有機緊密關聯,又激發學生新的求知欲,為下次教學做好準備。例如,我們在講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這部分內容后,我就啟發學生思考:“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為‘V=V0+at’,勻速直線運動中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為‘X=vt’,那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又怎樣的呢?”接著我就告訴學生下一節課我們就要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這樣就激發了學生預習新課的興趣。
二、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在教授物理知識的時候要盡量多的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到物理學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那么我們如何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首先,我們可以準備一些聯系生活實踐的自學提綱,使學生認識到下面所要學的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現代科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樣就會使我們的學生對將要學的知識充滿了興趣。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加強物理教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系,如果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分開,就不能體現物理教學的價值,學生學起來可能就覺得枯燥無味。例如,我在講“傳感器”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讓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傳感器?分別用的是什么傳感器?我們是否可以自己利用傳感器來設計一些產品來方便我們的生活呢?”
再次,我們在物理運算中也可以聯系實際。例如,學生在求汽車的速度、樓層的高度、某一星球的質量等的時候,我們應當讓學生聯系實際,這樣就可以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三、深入淺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所謂的“深入淺出”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易理解、牢記憶、快解題。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本質就是抓住問題的核心,用簡單的過程,簡單的現象揭示深刻的道理。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就是借助于具體的形象、具體的事物或是具體的場景來解釋抽象的問題。采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感到某些知識點并不是很深奧,從而樹立他們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筆者在講橫波波形圖上某個質點的振動方向時,采用“走坡法”:逆著波的傳播方向走,踏著波的曲線,“上坡(波)”段質點向上振動,“下坡(波)”段質點向下振動。這里就將一個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點,改成了通俗的敘述。
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很多,本人只是選擇了幾點進行了簡單的探討,總之,要提高課堂效率關鍵在于得法。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改進教學方法,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呂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