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北娝苤?,體育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憑借體育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力求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做到生活化,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愿望,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內在需要,嘗試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陶冶情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性;課堂教學;生活化
我們知道,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產生效益。體育課堂教學有沒有效果,是指學生通過體育教學,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社會適應幾個方面有沒有獲得進步和發展。這里的進步和發展不僅僅指獲得體育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的提高,還包括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一、體育理論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把教育與生活真正熔為一爐,促進教育改造生活,改造自然和社會,實現富民強國。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教育,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現代公民及健康生活的一種教育方式。因此,當代教育的基本觀念決定了“生活化”的道路是學校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代教育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教育終身化理念的形成,教育終身化也揭示了學校體育生活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未來世界教育制度結構改革的最終形式將形成一個學校教育—回歸教育—終身教育的一體化體系。終身體育思想在20世紀80年代應運而生,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是指以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為主導思想。終身教育深刻揭示了學校體育生活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體育生活化的發展趨勢已經顯現。
二、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生活化:生活教育與終身體育相結合
“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迸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必須與生活相聯系、相結合。生活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
“終身體育”作為一種體育教育新觀念、新原則是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反映體育教育由學校階段教育目標向社會、生活目標而延伸拓展。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實質上是學校體育教育理論和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終身體育”是現代人生活所追求的生活觀,更是未來生活的迫切要求。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今天,我們必須認識到人類健康生活除了物質條件改善外,還必須提高精神生活質量。體育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學校體育要堅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宗旨,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使學校體育真正成為生活教育的內容。
三、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而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要按照一定社會行為規范工作、學習、生活,無視規范和不具有社會規范素質的人,必將被社會淘汰。所以我們在體育教學中仍然不能忽視基本體操、隊列、隊形變換等規范性身體練習。再次,競爭的社會給人類帶來很多壓力,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使其在社會當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多加入比賽,甚至拓展訓練、野外冒險等內容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都具有重要意義。人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站、立、行、走等基本活動,體育課堂教學中安排攀爬鉆跳等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練習就是體育生活化的體現。
四、體育課堂教學師生關系的生活化
教師要樹立生活為先的原則,改革體育教學觀念。在體育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首先確立學生生活在先的教育觀念,將教學植根于豐富的生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連;教學活動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從體育的角度把握與創造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才能,使學生能在體育課堂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提高學習活動的質量,在真正意義上保證學生全面地、綜合地發展。與此同時,教師要確立生活化的態度,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在教學過程中他既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又是學生的朋友和知音,徹底改變原有教學過程中僵化的主動與被動、壓制與被壓制、權威與服從的師生關系。但是,課堂教學也不應該是雜亂無章的、放任自流的,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威信,以保證課堂教學有序的實現生活化。
五、體育課堂教學方法生活化
在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學方法在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法、系統性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創造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法、評價激勵法。這些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于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發現式教學法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思考、發現某些未知和一知半解的知識,從而在掌握知識和技術的同時發展體育實踐能力。比賽法既是身體、技術、戰術、智力的競爭,也是心理素質的競爭。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學生必須學會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生存的能力。啟發式教學法,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倡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它有利于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體育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學校體育必須堅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宗旨,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主動把學校體育與體育生活意識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校體育真正成為生活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讓受教育者終身受益,以健康的生活觀念創造未來的新生活。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胡修銀.論教育的生活意義和生活的教育意義[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版,2006,(6):22-28.
[2]朱強.體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04,(9):38-39.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