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親家庭的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行為,正常家庭的學生也會出現,只是單親家庭的學生出現的頻率更高。作為一名從事小學教育的工作者應該更多地去了解、去關愛這些最需要了解、關心的學生,讓他們重新找回自我。
【關鍵詞】小學生;問題學生;對策
“單親家庭的學生愈來愈不好教”。這是很多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的確,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其心理的發展容易產生偏差,思想行為上也就會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甚至成為雙差生。
一、單親家庭學生的類型
1.沉默型:這種類型的學生男女都有。他們的父親或母親的工作也不順心,境況不好,和家人、朋友很少來往,也極少交流,家長自己的心態、性格也是沉默不語型的,無法給予孩子細致的關愛。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的學生情感易陷入憂郁、沮喪、悲觀和苦悶狀態,沒有活力,對學習的很多內容產生不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平時也會和要好的同學朋友開心地玩笑、聊天,但是只要一停下來,眼神就變得很空洞。他們一想到煩惱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學生更易陷入憂傷低沉的心境。這類型的學生自卑感強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學老師問家事,不愿意家長來開家長會,而對老師的批評一般不會當面頂撞,也不會主動訴說自己的苦惱。班里的一個女孩子經常待在老師身邊,一會兒拉老師的手,一會兒拽老師的衣服,一句話也不說,讓人總覺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2.脆弱型:這種類型的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極差,以自我為中心,總覺得家庭欠了自己,對母親或父親有諸多的要求。班里的一個男孩子,父母離異后,母親從不過問孩子的任何事情,父親工作忙,也很少與孩子交流,孩子一旦見到父親就故意找事,要這要那,最后引來一場訓斥,導致孩子心理更加不健康。他們在與同學的交往中,過多要同學謙讓、遷就,很容易與同學產生矛盾,鬧別扭,覺得自己很可憐,被人欺負,很難與人相處。這種類型的學生學習毅力不堅定,遇挫折后很難抬起頭來,故此,學習成績不穩定,時好時差,且特別容易偏科。
3.反復型:這種類型的學生家長離異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時間特別,本身社交活動繁多,對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別在孩子放學后的時間里,常常無法在家陪伴照料監督。想起孩子的時候恨不得把心掏給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唯恐孩子受到委屈;自己忙碌的時候就推給別人,很長時間里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更得不到家人的關心。有一個女孩子,很長一段時間里坐著發呆,老師也問不出理由,從奶奶的那里了解到,孩子媽媽不回家了,只有工作繁忙的爸爸管。過了一段時間,媽媽想起女兒了,又天天督促提醒,孩子又變得活潑起來。但是這種情況反反復復,孩子的教育很難形成統一認識。這種類型的學生情趣變化很大,經常處于不穩定狀態,缺乏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往往不正確,不易接受學校、家長正面的積極的教育和評價,很容易成為雙差生。
二、單親家庭學生的問題解決的對策
1.對沉默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親情、溫情和愉快的心境、歡樂的笑聲。故此,父親或母親、老師同學的關心愛護是醫治這種類型學生的最好的藥方。這首先要家長明白:如果讓自己和相依為命的孩子終日處于苦悶抑郁的心態是扼殺生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有害。希望家長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談談心,逛逛街,關心孩子的學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個字條、打個電話,言語中要充滿關切。這會令孩子感到愉快。對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們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輕易給孩子潑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長更多的是在旁邊鼓勵,與孩子站在一起,這對孩子來說是最高興的事,因為他們可以感受到親人的支持、鼓勵是出于對自己的愛,他們的孤獨感會漸漸消失,能夠開始敞開心懷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師也要像家長一樣,用多點細致的、關切的愛護之情去引導這種類型的學生參與班級的各種活動,有意識地鼓勵他們和同學們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發揮他們的特長,讓同學們對他們刮目相看,樹立生活的自信心。
2.對脆弱型的學生,要配合家長做學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家長規定孩子做的家務活,學會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經濟上給一定的生活開支費,讓孩子承擔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開支之用。不當之處要予以懲罰。當然這要孩子覺得可行,并且有利可圖。家長必要時候如孩子做錯事等要批評孩子,不能心軟。但注意要讓孩子覺得父親或母親這樣做是富含愛護之心的,而不是冷漠辱罵的。老師要試著把他當成一個很堅強的學生來看,派些工作給他做,要經常鼓勵他,讓學生逐漸產生一個錯覺:他是一個很勇敢的人,做弱者是很難為情的。逐漸的,這種類型的學生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憐蟲,處處受人欺負。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強,也讓他們不像過去那樣百般依賴家長。性格、情感開始堅強了,挫折感會減弱,學習的毅力會開始加強,學習成績就會比過去穩定。這種種變化自然就會使他們的自信增強,會覺得自己還可以幫助家人和同學、老師,脆弱型就會開始轉化了。
3.對反復型的學生教育轉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取得成效的,往往覺得力不從心的地方是學生家長的工作難做。這些家長有的文化素質差,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護自己的孩子,就是覺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較好地配合學校班級做工作。經常就有家長無奈的給老師打電話,說自己管不了孩子。班級工作中,我覺得跟這種類型的學生做教育轉化工作,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藝都要使出來,有時用非一般傳統的方法會出奇效。但是不管怎樣,老師始終要把握一個大原則:用真心和學生交談,這樣一來,學生才能放松心情,親近老師,很多真實的話就會說出來,老師就可以了解很多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及家長目前的狀況,以便于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
總之,對于這部分比較特殊的學生,我們要在盡量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好工作,使學生真正擺脫內心的陰影,朝著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者單位:陜西西安高新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