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高中語文作業設計中缺少規劃、設計隨意、內容單一、答案唯一的現狀,提出有效作業設計應遵循實踐性、多樣性和層次性原則,堅持日常作業、學期作業和學生自擬作業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教學;作業設計;探究
自實施新課程以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紛紛關注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而作業改革卻嚴重滯后。作業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地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語言技能訓練,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舉措,它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改變作業內容設計存在繁、難、偏、舊的問題,打破落后、陳舊的作業方式,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讓語文作業煥發生命活力。
一、當前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的現狀
1.缺少規劃,設計隨意。傳統的高中作業設計缺少長遠的規劃,教師沒有從教材的編排體系和學生實際出發,重單項忽視整體,重數量忽視質量,重知識忽視能力,學生接受的知識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以致學生的習慣培養和思維訓練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部分教師作業設計隨意,將書后習題拿來應付,或直接將陳年舊題翻印,或從網上下載后不加修改直接使用,這些良莠不齊的練習甚至會出現題目繁瑣冗長、錯句漏字、答案錯誤等問題,導致學生對語文作業失去興趣。
2.內容單一,注重記憶。教師往往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忽略了作業環節的設計,作業內容單調,以致學生操練記憶、機械模仿,主要表現在:一是多書面少口頭作業。部分教師寄希望于通過書面作業的機械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忽視了誦讀、辯論、表演、討論等口頭作業,使得本應充滿人文氣息的語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二是多課內少課外作業。部分教師利用課內作業強化所學內容,忽視了課外閱讀題的訓練,忽視了社會焦點熱點問題的關注,導致學生知識面窄,目光短淺。
3.形式單調,答案唯一。在“標準化試題”廣受推崇的今天,標準答案成了部分教師的金科玉律,成為教師評價的唯一尺度。作業形式單調,答案唯一,學生喪失了閱讀的自主性,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難以獲得個人的獨特體驗。試想,在這種教條愚腐的教育模式的熏陶下,孩子的自主創新意識又從何談起呢?
二、有效作業設計原則
1.實踐性。呂叔湘先生認為:“語言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高中語文作業的設計應注重實踐,避免機械的抄寫,應在聽說讀寫中提高語言應用技能。教師應引領學生融入社會,關注熱點,看神九與天宮對接,看倫敦奧運我運動健兒的英姿,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教師要舉辦朗誦、辯論、演講、主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具有善于溝通的能力。教師要引導自主閱讀《論語》、《紅樓夢》、《吶喊》、《子夜》、《巴黎圣母院》等經典名著,增加學生的知識積淀。要學做家務活,試著洗碗、炒菜、做飯,并用筆記錄自己的實踐過程和獲得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讓學生走出課堂,擁抱自然,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獨特神韻,陶冶美的情操。
2.多樣性。語文學科在關注文化、結構、內容的基礎上,還要注重作業設計的人文性,讓學生在作業中受到心靈感悟、思想啟迪和情感熏陶,提高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學習等四個版塊既相互獨立,又和諧統一,因此作業設計要體現出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有所側重又照顧整體的系統性原則。
3.層次性。傳統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沒有擺脫對教輔資料的依賴,忽視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題目固化刻板,缺少層次性和針對性,扼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作業的設計應尊重學生在興趣、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設計多層次的作業,留有讓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性得到發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有效作業設計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作業的設計應堅持教師命題和學生自擬相結合,包括日常作業、學期作業和學生自擬作業。
日常作業主要有摘抄整理、課外閱讀、隨想練筆等內容。摘抄整理包括整理寫作背景、文章主旨、結構分析和寫作特點,摘抄課文佳句佳段、社會熱點、新聞事跡,并附上自己的分析點評。課外閱讀由學生推薦,教師篩選,每周閱讀現代文和文言文各一篇,抄寫詩歌鑒賞一篇。高一年級文言文閱讀以傳記類為主,高二、高三要逐步增加論說類的比例。“記流水帳、說假話空話”是困擾師生已久的習作病,要改變學生“心拙口夯”的現狀,教師要抓住學生閱讀文本的契機,引導學生練筆。練筆主要包括仿寫、改寫、續寫文章,寫觀后感、讀后感,以及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學期作業包括閱讀名著、撰寫人物評傳和參加課外活動。學生通過搜集、整理人物的生平經歷、作品成就、他人的研究評述,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和事件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文章主題。語文學科不是一門封閉的課程,教師要定期舉辦課本劇表演、詩歌朗誦、主題辯論、期刊編排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文化生活,開闊視野,發揮特長,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認知發展水平,分析自己的語文學習現狀,找出語文學習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定語文學習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除完成日常作業外,還有按計劃、按步驟完成自擬作業,并定期對目標方案、實施態度、實施過程進行評價,并提出調整和改進的措施。
當前高中語文作業設計的改革已刻不容緩,我們高中語文教師應著力減輕高中學生的課業負擔,樹立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的理念,建立全新的課程觀、作業觀,構建系統的、自主的”開放的作業體系,遵循“技能與實踐、命題與自擬、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