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乾是親身感受著老北京成長的。我們可以想象,徜徉在舊北京的大街小巷,小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那種感受應該是悵惘而充滿懷念的。在文章中,作者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經歷融入到文章中,以自己內心的感受說明自己對這些吆喝聲的在意,更好地體現了作者對吆喝聲的回味不盡,表達了作者對往日生活的懷念,也給文章增添了情趣。
文中寫賣硬面餑餑的吆喝聲時,突出了其聲音之厚實、詞兒之樸素。就一聲“硬面——餑餑”,然后加上作者自己的感悟:“一點也不吹噓什么。”這一句話體現了吆喝者的質樸,作者也對賣硬面餑餑的吆喝聲給予了肯定和贊揚。
寫聽“洋人哈哈笑”唱片,“一張片子從頭笑到尾”,然后又加上作者的感受:“多累人啊!”寫出了當年東西的簡單,又表現出一些幽默。
寫乞丐行乞,作者先把自己的感受亮出來:“叫得多么凄厲動人!”再描述其吆喝:“行好的——老爺——太(哎)太!”作者的同情之心由“凄厲動人”一詞表現出來。
寫“賣山里紅(山楂)的靠戲劇性來吸引人,‘就剩兩掛啦’,其實,他身上掛滿了那用繩串起的紫紅色果子”,這里作者不是嘲笑賣山里紅的不誠實,而是一種自然的戲謔和調侃。
寫賣荷葉糕和賣蕎麥皮的,“我特別害怕”,被“嚇了個馬趴”,“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突然聽到吆喝聲的表現,充滿生活氣息,更是令人捧腹。
行文通過加入作者的身心感受,使形形色色的吆喝聲更富情趣,體現了濃郁的民風民俗特色。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應該在描述事件時融入自己的切身感受,這樣更容易喚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