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設計】
我國是戲曲藝術的百花園:京劇、豫劇、黃梅戲、滬劇……不同的劇種中有著性格不同的人物:京劇中英勇善戰的穆桂英,豫劇中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在這些戲曲人物中,你最喜歡的是誰呢?
請以“ ,我喜歡你”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橫線上必須填寫某種戲曲中的人物。
【寫作引路】
這道作文題可以歸為寫人一類,但這里的“人”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人,而是有特殊的要求——戲曲中的人物。要寫好這篇作文,同學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一定要確定好所要寫的人物
在我們生活的區域內,一定有一種我們比較熟悉的戲曲。京劇是北京盛行的劇種,豫劇是河南的地方戲,二人轉是東北地區流行的戲曲形式……而在這眾多的戲曲種類中,總要有歌頌的對象或諷刺的人物。如歷史上著名的包公、諸葛亮、花木蘭等就都是各地戲曲的常見人物。所以,同學們在寫作時一定要選擇一個你了解的人物,包括他(她)的性格特點、品質以及和他(她)有關的故事。這樣,你對他(她)的喜好才能在文章中突出。
二、一定要把人物和戲曲聯系起來
這篇作文的題目要求是所寫的人物一定要出自戲曲,所以在寫作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戲曲的引入。無論是什么人,都要把他所在的劇種和劇目交代清楚。如果忽略了題目要求而單純地去寫某個人,那就難逃跑題之嫌了。
三、一定要細膩地描寫人物的特點
所寫的戲曲人物,性格特征應該非常鮮明。所以在寫作中,同學們不妨細致地描寫一下演員或人物在戲曲中的動作,以此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當然,此處筆墨不宜過多,否則文章就成對戲劇的復述了。
【佳作欣賞一】
花木蘭,我喜歡你
□潘雪芙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這是豫劇《花木蘭》中的經典選段。在諸多的戲劇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花木蘭了。在我心中,花木蘭就是一位巾幗英雄!
在豫劇《花木蘭》中,由著名藝術家常香玉扮演的花木蘭可謂惟妙惟肖,她把花木蘭的忠誠愛國演繹得細致入微。
花木蘭生活在北朝,當時番邦犯境,邊關告急?;咎m的父親名列征兵軍貼之內,花木蘭考慮到父親年老體弱,而弟弟又年幼不能從軍,所以懷著愛家、愛國之心的她毅然決定代父從軍。
花木蘭辭別雙親,披星戴月,快馬加鞭,奔赴戰場。途中,花木蘭結識了幾個朋友,大家相伴而行。他們在接近前線時,看到自己國家的軍隊正與敵軍交戰?;咎m一馬當先,沖上戰場,殺退了敵人。從此,英勇的花木蘭得到了元帥的賞識。
十二年后,花木蘭已經成為邊關的一位將軍。一天夜里,花木蘭外出巡營。忽然聽到群鳥飛鳴,她料想是敵兵前來偷襲,便火速向元帥稟告,并建議四面埋伏,智擒敵兵。果然不出花木蘭所料,來偷襲的敵軍中計了!花木蘭帶領手下戰士們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元帥向朝廷報捷,建議皇帝為花木蘭加官,還想要把自己的愛女許配給花木蘭。花木蘭根本不貪戀官爵,更不能和元帥的女兒成婚,只求皇帝賜一匹千里馬,讓她回故鄉去探望年事已高的父母。
花木蘭回到家中,脫去戰袍,換上了女兒裝。好一個俊俏的姑娘!朝廷加封花木蘭為尚書郎,元帥率領眾將,抬著皇帝賞賜的物品,親自到花木蘭家慶賀。當元帥與花木蘭相見時,感到驚訝不已,花木蘭向元帥詳細地敘述了從軍的過程,元帥盛贊花木蘭不愧為一位巾幗英雄。
在豫劇《花木蘭》中,藝術家常香玉將花木蘭演繹得令人贊賞——心靈純潔而無私,外表樸實而內心堅強,精神偉大而高尚……尤其是花木蘭回到家中換上女兒裝,坐在床上梳理云鬢的那個細節,充分地表現了花木蘭作為女子的愛美天性!
我喜歡花木蘭!我要高聲贊美花木蘭的愛國精神!
點評
河南豫劇作為全國比較有影響力的劇種,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作者選取的就是豫劇中的花木蘭形象。文章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自然開篇,巧妙地引出自己喜歡的戲曲人物——花木蘭。接下來,作者又用濃重的筆墨描述了花木蘭從軍的故事,以此來突出花木蘭的愛國精神,這也正是作者喜歡花木蘭的原因。作者在文中特意勾畫了花木蘭辭官回家后換回女兒裝的細節,展示了花木蘭作為女子愛美的天性。全文結構嚴謹,語言流暢,首尾照應,主題突出。
【佳作欣賞二】
諸葛亮,我喜歡你
□鄭春銘
看多了《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版本,我們不妨打開中央電視臺的戲曲頻道,欣賞一下《三國演義》的京劇片段?!度龂萘x》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謂智慧的化身??墒恰爸钦咔],必有一失”,他派馬謖去鎮守街亭,結果呢?
在《揮淚斬馬謖》這出京劇中,有一段“西皮快板”:一見馬謖跪帳下,不由山人咬鋼牙。先前吩咐你的話,不該山頂把營扎!失落街亭倒也罷,有何臉面對漢家?劇中的諸葛亮身穿黑色道衣,頜上三綹長須,以白臉老生的形象出現。在這出京劇中,他展現人性化的一面,這也使他成為我最喜歡的戲劇人物!
諸葛亮絕對是一個人才。劉備曾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一起打江山。出山后,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竭盡忠心,幫助劉備開創了蜀國大業。
作為智慧忠誠的化身,在諸葛亮身上,演繹了無數值得傳揚的神奇故事: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歷史上也有很多詩人在作品中贊美過諸葛亮軍師——杜甫評價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白稱贊他“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白居易稱頌他“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有失算的時候,在確定鎮守街亭的人選時,諸葛亮明知馬謖剛愎自用,過于狂妄,但還是任用馬謖為前鋒。馬謖到達街亭后,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街亭失守,使整個蜀國處于危險之中。
但我并不因諸葛亮錯用馬謖而對這位歷史人物失去好感,這才是真實的諸葛亮?。】粗枧_上諸葛亮一聲一聲悲戚地喊著“參謀”,我似乎看到了他對馬謖的不舍;聽著臺上的諸葛亮唱著“我哭一聲馬參謀,叫一聲馬幼?!?,我覺得這才是真正有情有義的諸葛亮!
諸葛亮,你是歷史的天空中閃爍的一顆星!我喜歡你!
點評
諸葛亮這一歷史人物形象,在我國的很多劇種中都有。本文作者選取的是京劇中《揮淚斬馬謖》一段中的諸葛亮形象,在這段情節中,諸葛亮不再“神機妙算”,也不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這正是作者喜歡諸葛亮的原因。這樣的選材角度,表明了作者應該是一個能夠正確看待人生的人。在文中,作者展現了《揮淚斬馬謖》中的一段“西皮快板”,又描述了下令斬馬謖時諸葛亮的“悲戚哭喊”,形象地表現了諸葛亮愛惜人才的優秀品格,使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更真實、更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