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學習評價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評價理念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為此,我們在實施“優化小組學習評價”的研究課題實驗以來,以“六會一好”為抓手,即“會看書、會思考、會傾聽、會發言、會合作、會活動、作業好”,設定符合小學生心理的獎勵機制,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下面結合案例進行粗淺的分析。
案例一:《立體圖形表面積與體積的復習》一課的教學片段。知識梳理:學生看書、獨立思考。
(1)怎樣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 表面積?
(2)怎樣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的體積?
(3)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有什么區別?
“會看書”是受益終身的學習能力,數學課上看書這一環節常被忽略,以至于許多學生除了做作業時打開課本,其它時間很少去翻數學課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又從何談起?本節課是復習課,且學生已上六年級,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梳理,看書、思考、整理,形成知識網絡。學生獨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會思考”,交流時才有話可說,這也是小組交流的前提。小組學習中組員安靜地看書、思考,既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又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會看書、會思考”如何量化評價?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學生看書時老師察言觀色,組員間相互監督,以“專注”為最佳表現,在組內交流時即使說得不夠好也不要緊,習慣的培養是慢工細活,不要強求整齊劃一。
在交流的環節中,“會發言”毋庸置疑,“學會傾聽”更是提高小組學習效率的保證。越是學生參與度高、學生發言踴躍的課堂,越是需要老師做好調控,組員之間的協作、互補尤為重要。
案例二:在學習“雞兔同籠”問題時,我創設了“讓兔子立正”的學習情境,課堂上,同學們表現得非常活躍——
題目:“一個農場共有雞和兔120只,腿300條,問雞和兔各幾只?” 有的學生躍躍欲試,許多學生一臉茫然。
我發出口令:“全體兔子‘立正’!”
同學們先是一愣,繼而發出會心的笑聲。
生1:“老師,兔子立正時抬起兩條前腿,我們可以把兔子當作雞來算。這時地面上只有240條腿?!?/p>
師:“可條件中是300條腿???”
生2補充:“老師,另外的60條是兔子的前腿,都懸在空中呢?!?/p>
生3迫不及待:“我知道了,一共少算了60條腿,而每只兔子少算兩條腿,所以兔子是30只,雞就有90只?!?/p>
師點頭同意,追問:“噢!看來,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學數學確實挺好玩!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思考片刻,小手又紛紛舉起:“老師,我們還可以想象讓小雞張開翅膀當作腿來算?!?/p>
……
這節課上孩子們發言是踴躍的,態度是積極的。但細想一想,孩子們的學習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如果把節奏放慢些,讓胸有成竹的學生“忍一忍”,讓學習困難的學生也有發言的機會,“學會傾聽”、“學會發言”是不是更能落到實處呢?
案例三: 仍以《立體圖形表面積與體積的復習》一課為例,練習中我設計了“頭腦風暴”這一環節:
如圖,想想辦法,你能否求它的體積?( 單位:厘米)
1.求出一段木頭的體積。
2.一個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徑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緊后倒置(瓶口向下),這時酒深20厘米,你能算出酒瓶的容積是多少毫升來嗎?
題目具有挑戰性,更能體現“會合作”的重要。我讓每個小組選擇其中一題討論解決辦法。 每個小組作為一個團隊,分工是明確的。1號、2號同學悄聲輪流發言,3號、4號同學補充或質疑……,作為一個“發現者”,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當全班交流后,我又追問:這兩道題在解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學生很快有新的發現:解答這兩道題都運用了轉化的方法。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領悟了轉化的思想。我將匈牙利數學家路莎.彼得說過的話送給同學們:“數學家們往往不對問題進行正面的攻擊,而是不斷地將它變形,直至把它轉化為已經能夠解決的問題。”從合作的過程來看,學習內容的選擇很重要。如果學習內容不需合作討論,為了合作而合作,簡單地在小組中進行加減分的記錄,就流于形式了。
“作業好”的評價以往也多限于學生個體,在小組學習中,每個組員作業書寫的工整程度、正確率的高低,錯題的訂正都將得到其他同學的評價。組與組之間也進行評比,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作業質量有明顯提升。
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會活動”?!皶顒印辈皇钦n堂上的活動,而是課間活動,這是很多老師容易忽略的環節。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提高數學素養也不僅僅是具有數學家的眼光就夠了,健康的體魄是學習、工作的基礎。課間學生“會活動”,休息好了,上課精力才充沛,才會有較高的學習效率。課間休息時,學生要有活動項目,如跳繩、踢毽子等,因地制宜,簡單有效。現實中,每個班都有許多學生不愛活動,下課了捧本課外書,愛不釋手。時間久了,既傷身體,又影響學習。小組的作用非常大,經常開展比賽,讓不愛動的學生動起來,更多的情況下,所謂的學困生在活動中卻是積極分子,他們有了展現自己的舞臺,在學習上也會逐漸樹立起信心。
曾有一段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只要能改正一個人的缺點,他就會變得更好。只要能修正一個公司的缺點,這個公司就會更優良。但是,只注意改正一個人或一家公司的缺點,而不重視發揮它的優點,只能造就一個平常或平庸的人或公司。學習亦如此。小組評價需要陰性刺激,更多的時候需要陽性刺激。優化小組學習評價,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是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