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多邊形》是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26~27頁的內容,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同時通過圖形的折、剪、拼、搭等實踐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能體會到圖形的變換和聯系,發展空間觀念,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筆者經過不斷的鉆研,針對低年段學生特有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構建了兩人或三人的“小小組”,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能自覺、自主、自信地進行學習。現結合部分教學片段淺談設計意圖以及筆者上完課的一些真實感受和體會。
一、創設情境,將已有經驗轉化為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自覺學習
【片段1】:
課始,呈現一組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分別有正方形的地磚、五邊形的掛鐘、金字塔、蜂巢、鉆石、七彩小路等繽紛多彩的圖案
由圖案抽象出圖形,課件出示下圖(同時每個學生都有一個信封,里面就裝有這8個圖形):
師:先從信封中找出你學過的圖形。
指名匯報,依次找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邊,并數一數有幾條。
發現①、⑤、⑦號三個圖形的共同特征,都有4條邊,所以是四邊形。
追問:剩下的5個圖形中還有四邊形嗎?
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匯報指出⑧號圖形也是四邊形。
師設疑:那是不是所有的四邊形都是①、⑤、⑦、⑧號的形狀呢?(學生間產生分歧)。
接著,課件呈現又一組圖形:
判斷是否為四邊形,手勢表示。
經過辨析,得出結論:形狀雖不同,但都有四條邊,所以都是四邊形。
課件演示,將四邊形的歸為一類,放入四邊形的大家族中去,課件上只剩下②③④⑥號四個圖形。
【設計意圖及反思】:學生在生活中對事物上呈現出來的各種圖形并不陌生,而一年級時已經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更是認識多邊形的支撐點。考慮到學生原有的數學經驗,教師讓學生首先找出已經學過的圖形,由邊入手,發現其共同特征。接著進行概念的外延教學,通過一組4個圖形是否為四邊形的辨析,深入到本質上去認識四邊形,這樣由認識規則的四邊形到認識不規則的四邊形,使得數學活動很有層次,而且很好地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抽象出“四邊形”的本質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另一方面為學習其它多邊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借助生活中的情境,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圖形的世界中來,并且將學生已有的經驗轉化為數學活動經驗,有利于認知結構的形成,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進行了高效的學習,是一種自發自覺的行動。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小小組”,讓學生自主學習
【片段2】:
認識了四邊形后,課件上直接出示:
設疑:剩下的四個圖形,你準備怎么分?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
集體匯報得出: 5條邊 五邊形
6條邊 六邊形
點題:認識多邊形。
師設疑:那多邊形是不是就只包含所有的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再次交流
得出結論:多邊形還包括七邊形、八邊形、九邊形……
追問:那你說說要判斷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只要怎么樣就可以?
【設計意圖及反思】:在認識四邊形的基礎上,教師摒棄了一個個再分別來認識五邊形、六邊形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采用類比、遷移的方法,使學生輕松地認識了五邊形、六邊形。知識的獲取是通過學生自主地獨立思考和小組內的合作交流來完成的,當然教師兩次的適時點撥和提升也是非常關鍵的。在這一環節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充分利用了低年段“小小組”的優勢。低年段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相對較弱,采取相鄰兩人或三人構建成“小小組”,根據問題的需要,小組內兩人或三人相互交流,把各自的想法說出來,一樣的不用重復,不一樣的進行補充。在方法、思維的碰撞中學生的傾聽習慣、語言能力、合作意識等都有所提高,而且為升入中高年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筆者以為,正是在低年段的日常教學中,教師有放開的意識和實踐,才有了我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討論交流中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更易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這樣的氛圍中每個學生都能且都會自主學習。
三、尊重教材,有效整合,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自信學習
【片段3】:
在學生認識了多邊形后,教師呈現出豐富素材,讓學生擺一擺、圍一圍、剪一剪、畫一畫、折一折等來設計或創作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多邊形。
提供的素材有小棒、釘子板、剪刀、紙張、水彩筆、尺子等工具。
活動要求:
①小組內先分分工,你準備選用什么材料?做幾邊形?
②限時4分鐘,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出的多邊形豐富且精美。
③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及反思】鞏固練習是新知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識結構和發展能力的重要過程,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再次沒有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是一題一題往下過習題,走形式,而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大膽整合教材,將想想做做第2、4、6題進行了有機融合,讓學生借助教師提供的各種素材來做一個多邊形。考慮到低年段孩子能力相對的欠缺,教師把小組合作要求具體地呈現出來,先想再做最后匯報。學生在擺、圍、折、剪、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多邊形的認識,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與人分享,更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快樂,自然會自信滿滿地進行學習。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