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的學習是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薄弱環節,如果教師在實施學科教學時仍然沿用傳統的講授法,很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倦怠。采用任務驅動教學能切實有效的改變這種狀態,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學習任務、組織課堂教學來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關鍵詞】任務驅動;任務活動單;小組活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以一系列學習任務為中心,在學習任務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以下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對任務驅動教學的思考。
一、精心設計學習任務
通常情況下,中職學生有兩個最基本的學習資源:教材和配套的練習冊,但讓學生閱讀枯燥的教材很難調動學習興趣;難度深淺不一、數量偏多的練習冊也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信心。為了克服上述弊端,我們在課前精心設計學習任務活動單,供學生看書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復習使用,不僅便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檢測學習效果,而且為學生搭建了在學習中向自我挑戰、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學習任務活動單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會影響學習者的努力程度和注意集中水平。如果學生對達到預設目標有強烈的愿望,他就能集中注意,專心學習,選擇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
2.布置任務閱讀,理解數學概念,創設學習情境,探究數學知識
讓學生帶著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和任務進行有目標的自主閱讀,不僅便于學生自主檢測閱讀效果,而且能加深知識的記憶、理解。因此我所設計的閱讀任務不是讓學生對課本某些概念、結論的機械抄寫,而是以填空為主,讓學生填寫某些數學概念的關鍵字詞、數學結論或公式的一部分,便于學生操作完成任務,也驅動學生思考,建構知識體系。
3.精選思考和檢測任務,為學生創設問題解決的情境,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任務進行探索、討論學習
首先,思考和檢測任務中的基本問題源于課本例題或例題的變式,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順利完成任務;其次,思考和檢測任務中問題的編排要有一定的梯度,學生在任務驅動下的學習才有深度;再次,適量編排選擇性任務,供學有余力的同學探究完成,拓展學習空間。
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1.交流課前預習情況,確定課堂教學內容
一般情況下教師提前一天將準備好的任務活動單發放到學生手中,布置預習課本知識,嘗試完成任務。教師必須在第二天上課之前利用幾分鐘時間瀏覽幾位不同檔次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為了減少誤判,上課之初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困難,然后遴選出不超過三個共性問題作為本節課的重點討論內容,爭取把好鋼(教學時間)用在刀刃(難點和關鍵問題)上。
2.組織開展討論,師生共同探索
對于傳統的講授法,原來的課堂組織形式是最合適的,而當我們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發生了變化,建立了以突出學生為主體的任務驅動課堂后,教學組織形式就必須轉變為小組活動的方式,小組活動與師生交流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越來越成為正常的秩序。
3.自主糾錯糾偏,完成知識的查漏補缺
與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認識一次性行成的特征相比,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的認識需要多次嘗試或復式提高才能完成,這就要求教師正確、冷靜地看待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犯錯誤,甚至希望學生先犯點錯誤,暴露出認識上的偏差與缺失。當錯誤的認識一旦糾正后就會在腦海里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該環節是任務驅動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4.任務的提交與教師的總結評價
學生將完成好的任務單按完成時間的先后上交給教師,同時教師換發給學生下一內容的任務單,開始下一個周期的任務驅動學習。實踐表明,該做法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產生了正面影響。
三、對任務驅動教學的評價與思考
1.與專業課的任務驅動教學相比,由于學科特點的不同,在下發的任務類型上有所不同,我所設計的任務以任務閱讀和解決問題為主,實踐證明:只要任務的設計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水平,遵循教學規律,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確實有驅動作用并能收到預期效果。
2.通過教學對比試驗發現,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班級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有明顯提高,不僅能及時保質保量完成學習任務,完成知識的建構,而且他們的自主創新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有顯著提高,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互助意識也有所增強。
3.與傳統教學相比,任務驅動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有更強的課堂駕馭能力,盡管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的生本教學模式,但教師的作用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比在傳統教學中的作用更重要,要求教師學會角色轉換,學會從講臺上講解轉變為走向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討論,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郭思樂. 《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3]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岳麓書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