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農村學生作文題材發掘的薄弱環節入手,提出從當地人文歷史、田園景物觀察、農村生活實踐、農村社會風貌中發掘題材的觀點,豐富作文情感,達到我手書我心之成效。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題材發掘
五年級某次語文調研檢測的作文題目是《他(她)真讓我感動》,某農村小學教師在閱卷時發現有個班50名學生竟然有41名寫自己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是班主任老師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了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作文雖然寫得很感人,但一個班有這么多單親家庭豈非怪事?后詢問得知,絕大部分家庭都是完整的,學生為了得到好成績,只好拆散父母親了。這個事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學生對作文題材發掘的欠缺。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蔽覀兘處熡辛x務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發掘鮮活的作文素材,拒絕假大空作文的出現。
一、從當地人文歷史中發掘題材
每個人都會對養育他的熱土有深厚的感情,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是令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事。對于小學生,如果教師能選擇合適的角度,讓他們感受歷史文化氣息,將其轉化為作文素材,定能為作文添色不少。
例如,我們常樂鎮就有“狀元故里”之稱。我們常樂小學是清末狀元張謇親手創辦的,已有百年歷史,學校將狀元文化挖掘作為校本課程,深入研究張謇文化,發揚先生所倡導的“強毅力行”開拓創新精神,形成“學謇、弘謇”辦學特色?!敖K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謇紀念館也座落在我們常樂鎮狀元街東首。園內珍藏的上千件珍貴圖片和實物,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張謇先生艱苦創業、實業救國的一生。學生通過了解張謇的生平及對當代社會的影響,寫一篇導游作文,向別人介紹張謇先生的一生或者常樂小學的學校文化就會寫得比較深刻。如果在張謇紀念館那棵近250歲的古銀杏樹下駐足,描寫古樹姿態、生發感想,也是很有意義的。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文化資源,讓學生充分理解,抒發心中的歷史情懷,就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二、從田園景物觀察中發掘題材
大自然是個巨大的作文資源寶庫,作為農村學生,就要與田園景物零距離接觸,在觀察中發現美,抒發美。
農村田野風光是非常美麗的,這是學生寫景極好的題材資源。一年四季,農村景色各異,各具風韻,例如春天呈現的花紅柳綠、鶯飛燕舞的鬧春圖;夏天呈現的果園飄香、綠樹蔥蘢的生長圖;秋天呈現的大豆搖鈴、棉白果紅的豐收圖。學生秋天走在鄉村的田間小路上,看到低著頭的向日葵、傲然挺立的甘蔗、色彩鮮艷的野花、悠閑吃草的牛羊,感受到秋天的美麗,寫下了《秋日私語》就既真實,又富有田園生活氣息。
現在農村種植大戶、養殖大戶比比皆是,不少學生家中就有葡萄園、草莓園、蔬菜大棚、養雞場,這些都是鮮活的寫作資源。我班有個學生家中有大片水塘,養了很多河蟹,小作者通過對河蟹的定期觀察,寫出了《螃蟹上樹》、《將軍打架》、《軟腳蟹》等多篇精彩的作文。在《螃蟹上樹》一文中,小作者寫螃蟹靠住池塘邊的一棵樹,通過疊羅漢,想爬上樹的有趣情景,真實的場景加上詼諧幽默的語言令人贊嘆生活原來如此有趣。
三、從農村生活實踐中發掘題材
現在,不少農家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不愛干農活是一種普遍現象,這固然有社會觀念的影響。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拜父母、爺爺奶奶為師,通過和大人一起參加勞動,在澆水、施肥、收割中體會“粒粒皆辛苦” ,從農村生活實踐中體味勞動的快樂。因為有了親身實踐,就會摒棄假大空的套話,寫出來的作文就會血肉豐滿。
學生拔草喂兔、鋤草間苗的過程也是掌握科學知識的過程。如爺爺說“鋤頭下面一層水”,是因為鋤地切斷了土壤中的農作物的毛細管,防止水分蒸發的科學道理。學生把勞動的過程和懂得的道理寫下來就是很有科技含量的作文了。
不少學生和大人一起在端午時節摘葦葉包粽子,在麥青時和大人做青團,這樣的內容是城里孩子所望塵莫及的。因為有了親手操作的實踐經驗,如做青團時剪青、配料、、蒸粉、揉搓、包餡、打模直到蒸熟,寫起作文來就會得心應手,不愁無話可說。
四、從農村社會風貌中發掘題材
農村有其特有的文化、風俗,把這樣的風土人情作為作文的素材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些古老、傳統的民風民俗在廣大農村仍在延續,如結婚祝壽,小孩過滿月抓周等,這些喜慶場面是農村孩子喜聞樂見的。學生了解這些風俗,拓寬了知識面,同時為寫作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現在的農村走上了致富道路,冰箱、彩電、空調早已不是稀罕品,不少人家在蓋起了別墅,買起了轎車,老人都用上了手機,還學會了電腦上網,這些都反映出農民生活的新變化,也是農村作文寫作的新素材。教師要培養學生具有一雙善于觀察生活的眼睛,捕捉農村的時代發展變化,從一件件小事寫起,以小見大,描繪出農家美、農家富、農家樂。學生寫出的諸如《我的QQ老媽》、《奶奶的手機》、《爺爺學開車》等作文就富有時代感、生命力。
陸游有詩云:“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睂嵺`證明,對農村學生來說,他們生長的地方是個取之不盡的作文題材庫。讓農村學生的作文散發著濃濃的鄉村生活氣息,讓學生在觀察、勞動中“我手書我心”,學作文,也學做人,這樣的作文定然視野開闊、別具風格。
【參考文獻】
[1]吳彩榮.從奶奶出嫁談作文題材的發掘.成才之路.2011.33.
[2]呼永軍.農村題材,作文教學的新素材.陜西教育(教學版).2011.Z2.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常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