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堂提問,不僅能激發興趣、啟發思考,還能及時反饋知識的掌握情況,捕捉有效的教學信息,及時調控教學的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縱觀我們的課堂,師生一問一答,熱熱鬧鬧,樂此不疲。但低效重復式的提問,或不著邊際與要點的提問等等,學生的思維不但沒有得到啟發,而且教學效率微乎其微。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
我校正在開展“課堂觀察”,數學課的課堂觀察內容為“有效提問”,作為觀察組成員之一,我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作為自己的研究內容。一方面通過自己和其他教師的教學案例,思考如何增強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改進和提高課堂提問的基本技能。
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明確提問的目的性
課堂提問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如課堂組織的定向性提問、了解學情的摸底性提問、學習方法的指導性提問、知識理解的啟發性提問、觸類旁通的發散性提問、歸納總結的聚斂性提問、溫故知新的復習性提問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目標設計相應問題,安排好提問順序。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通過這一問題要解決什么,達到什么。
二、問題難度要適宜
在數學學習中有時會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一下子得出結論難度較大。教學時,我們可以把這些難度大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分解成幾個適合學生回答的“小問題”。這一個個小問題圍繞著同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相互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層次向縱深發展,從而對新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正確的認識。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引導學生量圓的周長、直徑,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然后提問:1.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2.如果知道圓的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3.如果知道圓的半徑,你能否計算出圓的周長?為什么?4.你能總結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嗎?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主要是起到引導的作用,因此,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不能起到這種引導激勵的作用,那么學生的主體意識將很難調動,主體作用也就得不到發揮,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所提的問題要符合學生實際,要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當問題要求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缺乏聯系的時候,問題就顯得偏難;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設計的問題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基本都能解答;課堂提問還得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探索思維空間。
三、少用集體式提問
設計提問內容要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變化發展的思考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并能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盡量少問非此即彼的問題,有的教師喜好集體問答,“好不好?”“好!”“對不對?”“對!”“是不是?”“是!”等一問一答,表面轟轟烈烈,實則效果甚差。好多同學條件反射,隨聲附和。更何況集體問答,打斷他人思維,影響旁人思考,這是邏輯思維學中最忌諱之事。提問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發現“為什么”。同時,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多用新穎的提問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提煉一下提問的方法,讓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又會如何呢?那種場景一定也是不少老師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種和諧中帶著活躍的課堂。如,教“圓的面積”時,教師組織學生直觀操作,將圓剪開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里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么?為了適時提出這兩個問題,教師先讓學生 動手操作,將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教師提出:①若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怎么樣?②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就是圓的什么?③那么怎樣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 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很快推導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半周長×半徑=(2πr/2)×r=πr r。在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既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讓學生多方面地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把問題引向縱深,并最終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定理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一個好的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調控教學程序,實現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平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