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直接關系到小學生學業進步和快樂成長。課上效率低課后瘋狂補,學生負擔自然加重,師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難如愿以償。經過不斷探索,本人覺得有些方法雖是不勝新潮卻是行之有效。闡述如下:
一、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恰到好處,需要我們鉆研大綱和教材,需要我們具體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
譬如,“小數乘法”的教學,在學生具備“積隨著因數的擴大或縮小而擴大或縮小”的基礎上,使學生理解在小數乘法里,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多少倍,積也擴大或縮小多少倍,從而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準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新知教學,夯牢筑實
為了保證學生在較短時間里學好新知識,不可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我們需對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做精心的安排和裁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在各個教學環節,確保新知教學。在安排各個教學環節時要以新知教學為中心,上課伊始,復習內容要和新知密切相關,復習時間最多不超過10分鐘,5分鐘左右為妙,這樣新知有了建構的牢固基礎,學生接受新知一般毫無問題,每堂課還要安排1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運用新知獨立作業,盡量使學生當堂消化新知。
2.新授課上,彰顯重難點。上課時,講著講著不知不覺時間已不夠用,其實,一節課上要講的內容并不多也不可能多,新知是建立在舊知基礎上的,關鍵要抓住新知的重點和難點。如,教學“和是十幾的加法”,其涉及到的知識有:①10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分解;②10以內的加法;③三個數連加;④計算法則:湊10法。其中①②③方面的知識是學生已經掌握的,湊10法作為新知,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前述①②③即是,按照已有經驗,把一個加數分解成兩個較小的數,然后把所分解到的一個數和另一個加數合成10,最后把10和另一個分解到的較小的數加起來即可。這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方法,與時俱進
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能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效果。這里主要淺談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學新知之前,出示題目,讓學生解答,學生用已有知識解答不了,這就創設了認知上的沖突,一般來說,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首先通過口算得到如下等式,6÷2=3,60÷20=3,600÷200=3,6000÷2000=3,然后,提問:這4道題的除數和被除數都不相同,為何所得的商都一樣?這時學生欲言又止欲罷不能,學生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這種情況可為學習的最理想狀態。
在新授過程中,只有不斷設置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沖突”,才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教學小數除以小數時,在出示例題后,引導學生把小數除以整數的小數除法與之比較,找尋不同之處,即除數是小數。后啟發學生思考,可否使除數轉化為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去除后,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怎么辦?當學生掌握了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法則后,結合新的例題再討論:被除數的小數位數比除數少時怎么辦?學生不斷地被問題吸引,他們的求知欲則不斷地被激發。
2.精化提問的質和量
⑴提問要圍繞教學重點,切中教學難點。提的問題不在乎多多益善而在乎精益求精。通過提問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主要內容上,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掌握了知識,發展了智力。如前所述,小數除以小數,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提問,問題不多,一一擊中關鍵。
⑵提問簡潔而富啟發性。切勿追求表面奢華熱鬧。
⑶提問難易適度。如問題過難,學生無法回答,如過易,學生不用動腦而顯毫無價值,對提高課堂效益無益。
3.精心組織課堂練習
⑴趁熱打鐵的練習能夠有效鞏固所學新知,圍繞重點難點組織的練習,對提高課堂效益而言更是恰到好處。
⑵講練有機結合,邊講邊練。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因人而異作必要的指點,最后再作集體指導,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⑶重視口算的高效作用。口算迅速靈活,簡便易行,在較短時間內能完成較多的鞏固練習題,比起筆算來,可謂省時、快速、高效。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要在低年級重視口算練習,在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也要注重口算練習,口算與筆算兩不誤,相得益章,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張芝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