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是一門強調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學科,美術教學同樣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獨特見解和創造表現,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悟充滿主觀色彩。對美術教學而言,可以通過把握某些規律,比如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審美規律、美術學習規律等,來幫助提高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質量。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應遵循美術學科的基本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特點及美術認知規律,從掌握學生的欣賞習慣和特點入手,實施有效教學,發展學生發現美、感知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現就蘇少版美術第14冊第1課另一種選擇·外國風景畫、靜物畫賞析 (二)中的外國風景畫進行探討,談談外國風景畫賞析教學。
一、教材分析
本課向學生展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幾大藝術流派的作品,其繪畫風格與傳統繪畫有所區別。學生不容易對這類藝術產生認可和共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啟發和引導,強調研究性學習,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對現代派的思想性、藝術性等特質從不理解、不認可到逐漸理解,再到最終的喜歡、認同。
二、 教學目標
基于對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分析,以及學生對外國風景畫已有的認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使學生對19世紀末外國風景畫有初步認識,了解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著重了解后印象派的代表畫家凡·高的作品。
2.技能目標:通過欣賞、討論、評述、交流等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發現和理解外國風景畫的藝術美,并能用語言(文字)賞析作品。
3.情感目標:重點通過對后印象派的畫家及作品的了解,感悟現代藝術的獨特魅力,從以凡·高為代表的作品里體會大師豐富的情感和個性,品味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度賞析19世紀末的風景畫,分析和比較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異同,以便更好地理解現代作品,學會用語言、文字、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
難點:如何理解現代派繪畫的“表現性”,感悟作品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質。
四、 教學過程
(一)音樂、文字、畫導入,初步體驗情感
在設計導入這一環節時,教師播放一段輕音樂,聲音放低點,在大屏幕上緩緩顯示法國莫奈的《日出·印象》,同時播出一段配音:在勒阿弗爾港口的一個多霧的早晨,海水在晨曦的籠罩下,呈現出橙紅、淡紫。天空的微紅被各種色塊渲染。水的波浪由厚薄、長短不一的線條和筆觸構成。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點組成的霧氣中顯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夠辨別,還能感覺船仍在搖曳緩進。當這時學生被吸引,教師提問:這樣的畫面給你帶來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感受,然后出示課題——外國風景畫賞析。
(二)賞析、討論、交流,了解19世紀末的藝術流派及其作品
1.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同學們已熟悉的16、17世紀的風景畫作品,勃魯蓋爾的《雪中獵人》,霍貝瑪的《林間小道》,然后展示19世紀末的風景畫作品,莫奈的《睡蓮》,西涅克的《教廷的皇宮》,修拉的《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塞尚的《水果靜物》,西涅克的《教廷的皇宮》,修拉的《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凡·高的《麥田上的群鴉》,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樹》,讓學生做對比賞析,設置問題:你能讀懂這些作品嗎?對比一下發現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種風格的作品?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分析,讓學生大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2.通過不同時期的風景畫的比較,讓學生大概了解后重點分析各藝術流派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提出19世紀末的風景畫有著獨特的審美形式,在此設置問題:畫家為何要這樣來畫風景畫呢?這些作品在表現技法上有什么特別之處?教師啟發和引導學生說出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內容,總結出19世紀末外國風景畫的藝術美,并用語言文字賞析作品,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教師要與學生交流并適時肯定,適時通過屏幕呈現文字讓學生補充賞析。
(三)著重賞析后印象派凡·高的作品,加深情感體驗
1.教師播放一張凡·高的自畫像,設置問題:大家了解凡·高嗎?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交流發言。教師適當肯定和補充,讓學生對凡·高這個人有所了解,然后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教師放大播放《麥田上的群鴉》和《星月夜》兩幅作品,設置問題:大家看到了什么?看了這兩幅風景畫有什么樣的感受?怎么理解畫面上的內容和色彩呢?學生進行讀畫,討論、分析并發言。教師適當介紹兩幅畫的背景,渲染一些氣氛,適時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加強引導學生關注畫面上內容和色彩,讓學生用語言描繪畫上的天空、落日、圓月以及群鴉、麥田。
2.教師再播放凡·高的其他作品,作為拓展欣賞。學生討論并發言,用語言、文字簡單評述,再結合屏幕顯示的文字做進一步了解。
(四)試創作現代派風格的風景畫
學生就自己準備的風景畫照片,直接用油畫棒學著去創作表現,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然后教師選擇幾幅作品進行簡單交流評述。
【設計意圖】在學生欣賞進入深入和熱情階段時,進行小練習活動,讓學生喜歡并認可現代藝術。
(五)歸納鞏固提升,升華情感
1.教師組織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相互交流評述。
在此設置疑問: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動作等評述作品嗎?如果你喜歡的作品的作者正和你面對面交流,你最想對他說什么?學生根據教師的設問進行發言,教師適時肯定學生并總結,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
2.播放幾張生活中的風景圖片,讓學生尋找并描述風景的美。
3.最后在一段配音(紀念凡·高的感人的文字)中結束此課,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五、教學反思
新課程提倡個性化教學和創造性教學,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自覺的批判反思和研究的意識,不斷總結完善,實現“課程、教學與研究一體化”。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探究、合作學習。以外國風景畫賞析教學為例,遵循欣賞規律,踐行有效教學,切實提高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紫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