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小學科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牢牢把握學科特點,創新教學理念,立足學生身心特點,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創造性使用教材,同時應當結合科學學科特點,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下功夫,要鼓勵學生質疑,深入開展學習研究,并指導學生充分假設、動手操作、交流互動,提升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科學;教學研究
小學科學屬于科學啟蒙課程,目的在與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教師應當深刻領會新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有效開展教學改革研究,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開發學生創造潛能。
一、準確把握小學科學學科特點
只有全面深刻準確地把握了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才能夠保證教學設計與組織活動更具高效性,綜合來講,小學科學學科具有三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1.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環境、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將其有效融合為一門學科,同時還與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緊密相關,內容的綜合性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教學過程具有探究性。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探究能力,這樣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教師將教學過程設計為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各種自主教學活動作為載體,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動手操作,口、手、腦并用,以親力親為的方式發現并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3.教學編排具有延續性。在小學科學學科編排中,嚴格執行了認知發展規律,按照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順序,每一部分內容之間,前后連貫,逐層深入,扎實抓好每一步學習,才能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新教學理念,深入推進科學教學活動
小學生好奇心很強,對新穎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科學學科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注重理念創新,以此深入推進科學教學活動。
1.立足學生身心特點,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并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科學學科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更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再直接將教學答案給予學生,而是要鼓勵引導學生動手動腦、親力親為,研究掌握各類科學問題,在每一個環節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要求他們認真閱讀思考、提出問題、相互合作,分析攻克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開展教學啟發引導,讓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僅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更是組織者、引領者以及學生的合作對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出示研究題,引導學生分小組分析研究教材。教師在小學研究過程中,親身體驗學生的探究過程,及時了解他們學習的進展情況以及出現的疑難問題,保護學生的創造性,同時強化對學生的思維點撥,提升重難點攻克效果。
3.科學補充教材內容,讓教材發揮引領功能。科學學科涉及知識面、知識量都比較大,絕不是一本教材所能包羅萬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蘊含的信息,還要聯系本地區實際情況,增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尤其是增加與學生學習生活關聯度較為緊密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增強生活感知,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成效。
三、結合學科特點,充分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努力為學生搭建手、腦、口并用的探究平臺,讓他們開展體驗式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1.鼓勵學生質疑,深入開展學習探究。問題是思維的引子,更是一切探究活動的有效切入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引導學生深刻分析研究教材,尋找問題,并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敢問、想問以及會問的技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相機甩出一些包袱,提供一些趣味性的探究題,讓學生思維為之一振,始終保持活躍狀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以及學習欲望。
2.開展假設猜想,引領思維深入進行。假設和猜想是學生借助于已有的感知基礎進行的假設性思考,是學生開展探究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開展有效的推理,在推理過程中,提高思維縝密程度。對于學生開展的假設與猜想,教師不適宜進行簡單的批判,不能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裁判員,而要成為他們思想的引領者,不管學生思維方向正確與否,都要給予肯定,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于學生思維以及思想過程中存在的迥異之處,教師應當通過搭建平臺、辯論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篩選整理,獲得準確的答案。
3.動手操作實驗,自主尋求問題答案。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對于小學科學學科而言,顯得更為貼切。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的手段來驗證自己假設與猜想的正確性,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準確觀察,對實驗中呈現出來的各種現象進行細致深入的觀察研究,準確把握其中的變化與重要節點;其次,在實驗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范,自覺努力去嘗試操作,從實驗的變化中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還要對實驗結果進行評判,驗證自己思維的準確性程度。
4.互動交流評價,完善升華學習成果。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與實踐學習環節之后,要鼓勵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以及思維探究方式的總結,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完善和提高學習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對其他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展示與交流。教師在學生完成學習活動之后,要進行科學的點評,既要點評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成功之處,也要指出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達到拾遺補缺、取長補短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深刻領會新課程改革的內涵,結合科學學科特點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效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陳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