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師們覺得頭疼的問題,加之近幾年來社會環境和學生知識面的急劇變化,初中生叛逆的言行也時常讓他們覺得無所適從。因此,本人通過對初中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和表現作簡要的分析,就逆反心理的矯治提供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初中生叛逆心理的形成
影響初中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因素有多個層面的:
1.當代的中學生,是改革開放形勢下成長的一代新人,面對各種重大改革和各種文化的激蕩,特別是西方一些不健康文化的涌入,色情、兇殺書刊、錄像的泛濫以及各種社會陰暗面與學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另外,中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擺脫傳統觀念(不分好壞)的束縛動機,市場經濟大潮和西方觀念、生產方式進一步刺激了這種求異傾向。
2.農村家庭,多數文化素質不高、家庭教育方法欠妥。非嚴即寬,有的恨鐵不成鋼,“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的嬌生慣養,只指望學有所成,好成名夸富,光宗耀祖;有的放任自流,任其自然。這些都在青少年心目中產生了一定的反抗情緒。個別不健全家庭,對他們心理不同程度的引誘和傷害,更使他們喪失了自尊和信心。
3.老師教育方法的不當也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老師過頭的言詞、不恰當的批評是誘發同學對抗情緒的導火索。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復雜,表現多種多樣。有的倔強暴躁、魯莽蠻干,無目的地亂沖亂撞:有的傲慢放蕩、大而化之,無所謂;有的偏激孤癖,我行我素,“世人皆醉,唯獨我醒;”有的只追求個人享受,怕苦怕累,懶懶散散,等等。以上各種表現也不是孤立的,大多交錯出現。
中學生逆反心態的出現,除了少數的盲動外,主要是自尊心,自信心在起驅動作用。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對學生的逆反心理矯治負有重大責任。近年來,我注重心教、強調“心理相容”“感情到位”,把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學生張××,早年喪父,近幾年又受不健康思想的侵蝕,片面地認為“人是自私的”,表現悲觀厭世、孤癖,不求上進。針對這些情況,我改變了以往直接批評、說教的方法,在不傷害自尊心的前提下,用了半學期的時間和他進行“談心交友”,當學生對自己的言行有了初步的認識時,我還在班上召集了人生觀主題辯論會。會上,向大家讀了該生的七篇周記,同學們暢所欲言,爭辯熱烈,大多數同學在贊賞其文彩,肯定其勇于面對人生的生活態度時,又心平氣和地反駁了該生悲觀、消極、不求進步的落后一面。不少同學還列舉了生活中很多事例和古今英雄、模范人物進行論證,氣氛融洽,充滿真誠、理解。從心靈深處增強了他的感受,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矯治的建議
對于初中生而言,逆反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正常心理現象,只不過有強弱而已。只要我們矯治逆反心理的負面影響,培養學生客觀、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發揮叛逆心理的正面作用,因勢利導,就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和糾錯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對學生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綜合對于逆反心理產生的分析,學生生理、心理上的成長與客觀環境的矛盾,是產生逆反心理重要原因。因此,對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應當意識到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是一個正常的心理成長過程,坦然的接受學生的這種變化。其次,教師要學會從“小大人”的角度嘗試理解和尊重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避免學生產生隔閡和距離感。
2.加強溝通和關心,以愛感化、及早引導
當然,僅僅理解是不夠的。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畢竟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只是第一步,是開展健康、良性學校教育的基礎。能否在此基礎上與學生開展良好的溝通,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教師首先應當進行自我教育,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進行溝通;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關心、愛護學生,善于發掘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模式和人物形象,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對學生中錯誤的思想和行為要及時分析、引導、糾正;對于正確的思想和行為則要及時稱贊、鼓勵和發揚,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班級集體中符合德育規范的、高尚的小環境。
3.注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分散學生的精力、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也是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徑之一。此外,也有人提出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故意說反話,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4.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初中階段學生的道德水平正處于上升階段,但還是極不穩定、不成熟的,道德水平的發展可逆性很大,抓住這個時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防止逆反心理產生的強大精神源泉。
首先是要完成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態度和心理準備,為此教育者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的行家;從教師的職業道德出發,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表率、權威、楷模;讓他們有規可循,有規可蹈,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信念。
總之,探究初中生的逆反心理的成因和進行恰當的矯治是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學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師們覺得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哪怕對于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近年來由于社會環境和學生知識面的急劇變化,初中生叛逆的言行也時常讓他們覺得無所適從。因此,本文希望通過對初中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和表現作簡要的分析,就逆反心理的矯治提供一些粗淺的建議,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增加他們的知識和閱歷,使教育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少年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