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滯后”不能以“校車標準的超前”去掩蓋;“對公共資源投入得不夠”也不能以“校車成本的高昂”去遮羞。
在多次的校車事故之后,中國終于要制定“新校車標準”了。此前,由宇通公司相關人員執筆,參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標準,制定的“新校車標準”征求意見稿引起了客車行業的普遍爭議。
有人提出,美國的“長鼻子校車”不適合中國。他們主張,在中國,城市和農村的校車應該有別;很多地方最基本的校車都買不起,很多農村的路況行車、掉頭都成難題,更何談美國標準。而對企業來說,生產成本也會因此增加,這讓大多數中小客車的生產廠家被排除在外。
“校車標準”遇上“中國國情”了。只是中國的國情真與“長鼻子校車”那么格格不入嗎?參照美國的校車標準,并不代表校車的制造要教條得“一刀切”;路況、車場等也都不應成為安全校車的攔路虎。
事實上,美國的校車也并非一個規格。最小的A型校車,可乘16~36人、超過6噸。最常見的“大鼻子校車”是C型,可容36~78名乘客,大約重13噸。而一臺武裝裝甲車的重量在10噸左右。
誠然,中國有很多連上學都要翻山越嶺、渡船過河的孩子,有很多在破舊不堪、頂棚可能隨時坍塌的危房中念書的孩子,有課間一起淘米做飯、吃不飽也餓著聽課的孩子……對他們,“校車”是一個只能靠想象來理解的詞匯。但是,“教育的滯后”不能以“校車標準的超前”去掩蓋;“對公共資源投入得不夠”也不能以“校車成本的高昂”去遮羞。
也在上周,山東的濟寧市國土局被曝出以“沒進行公開招標”的方式,采購了105輛公務車。這些公車由財政出資購買,配給了鄉鎮國土資源所。美國一樣有由財政出資購車的情況。它們購買中小學校車的資金,主要就是通過發行市政債券來籌集;各級政府財政也會對校車產業給予補貼,每個學生一年的校車補助大約是400多美元。
所謂的“貧窮”,不能作為降低“校車標準”的理由。要救濟一個吃不飽肚子的人,難道就該塞給他廉價的、變質的“毒食品”嗎?同樣的道理,窮孩子也不能因為經濟上的差異,而乘坐“毒校車”。
其實,“長鼻子校車”只是一個符號,一個“安全至上”的符號。只要是可以切實讓孩子們安全的校車,長著怎樣的鼻子并不是重點。只是人們擔心,當一個“校車經濟”時代正在開啟,“城鄉有別論”會讓孩子的安全成為各方牟利的犧牲品?!吧a成本論”已然將企業想瓜分校車市場這塊大蛋糕的迫切之心,昭示天下了。
事關校車的安全,從標準到生產都絕非一個行業內部的事。在美國,校車就由專業的廠商來制造,連駕駛都必須由特別專業的司機來擔任。聯邦政府控制著校車的制造,保證它達到安全標準。舉一個例子,美國的校車除了車門之外,在后部還有一個緊急出口艙門。這各種類似于飛機的設計,可以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方便孩子們及時逃離。
本著“安全至上”的考慮,如果一個企業的技術水準無法生產出質量過硬的校車,它當然不應獲得校車的生產資格。在中國,為什么要降低標準、讓孩子們冒著安全的風險,去為一個企業換取市場的利益?
目前,新的校車標準還在審查中。審查委員會的人士透露,其中有很多專為中國國情而設定的技術要求,充分考慮了中國的路面狀況、行駛習慣、氣候環境等,更符合中國的交通狀況和使用習慣;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美國標準。據猜測,新標準可能從3月1日中小學開始新學期起實施。
對生產廠家來說,還不是想著瓜分蛋糕的時候。在制定校車新標準的同時,還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來嚴格在校車的生產、質檢、采購、運營、監管中各方的責任。其中,在生產環節,就包括了零件的生產、采購,以及校車生產方的資格準入等。
試想一下,倘若在“校車經濟”的鏈條上,每個人都承擔著相應的法律責任,一旦校車出了任何的安全問題,任何一個涉事的人都難逃其責,那么,這些企業還會不會在“標準的高低”上如此熱衷于討價還價?至少,它們在開口之前會或多或少地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先把自己打造成金剛鉆,再來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