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的“影像帝國”——美國柯達
公司現在正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刻。由于過分迷戀膠卷攝影技術,在新世紀數字時代來臨之時,柯達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發展良機。
柯達面臨摘牌危險
1 月3 日,柯達公司對外宣布已收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警告,因為其平均收盤價已連續30 日跌破1 美元。如果股價在未來6個月內仍無起色,柯達將面臨摘牌。盡管如此,柯達卻不能掌控自己未來的命運。根據規定,柯達如果想避免被摘牌,它必須在未來6 個月中有一天收盤價為1 美元或高于1 美元。但是就柯達目前的情形看,難度非常大。1 月4 日, 柯達股票價格下挫28%,報收于每股47 美分。而在整個2011 年度,該公司的股價累計跌幅達到了88%。似乎,柯達現在也還沒有想出力挽狂瀾的妙招。
百年老店的膠卷失寵
柯達公司誕生于1880 年。長期以來,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
于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它也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
員工約8 萬人。就在中國市場,在2002 年左右柯達彩印店的數量達到8000 多家,這幾乎是當時肯德基的10 倍,麥當勞的18倍。在中國大中小城市的大街小巷,當時隨處都可以看到柯達的身影。
可如今,街上的柯達彩印店越來越少了,采用柯達膠卷和傳統相機攝影的人也開始成為“小眾人群”。包括中國
在內,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拍照開始從“膠卷時代”進入“數字時代”,佳能、尼康等轉型較早的影像公司開始更大規模地崛起,但是柯達卻錯失了良機。
柯達錯過了最佳時機
其實,早在1975 年柯達就開發成功了世界第一臺數碼相機,但此后20余年內,柯達并沒有從戰略上重視數
字照相技術,公司管理層更多地沉浸于傳統膠卷市場既有優勢和利潤的創造上,一些人甚至認為推動數碼相機
等產品會傷害其傳統業務。上世紀90 年代,當佳能、尼康、奧林巴斯等影像公司開始在數碼相機技術領域全面發力、謀求公司未來經營重點向數碼影像領域轉型時,處在膠卷市場巔峰位置的柯達依舊未意識到自身危險。新世紀初,柯達尷尬地發現,多數用戶將視線轉移到了數碼相機身上。盡管當時數碼相機在影像質量方面根本沒法和膠卷影像匹敵,但隨著電腦和數碼打印機的不斷普及,很多人發現,玩數碼攝影要比傳統膠卷的方式便捷得多,花銷也要低廉得多。
2002 年,時任柯達CEO 的鄧凱達曾對人談到,對于數碼技術,柯達已經儲備了足夠多的實驗室階段技術,隨時可以產業化、商品化。
為時已晚的轉身
到2003 年,柯達正式宣布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字產品轉移。但是為時已晚,更為要命的是,
長期以來,柯達在傳統膠片市場的巨額投資還成了它轉向數碼市場的巨大包袱。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柯達一
步步陷入了連年虧損的局面。盡管柯達公司也先后推出了一些消費類的數碼相機,但是在市場上并沒有太大的
號召力,數碼相機主流品牌中幾乎都找不到它的位置。
目前,柯達這家百年企業仍在做最后自救努力。2011 年11 月的第4 屆中國國際全印展上,柯達展示了個性化
數碼印刷解決方案、包裝印刷解決方案、電子監管碼解決方案等,吸引了不少參展商的關注。另外,柯達也希望
通過出售部分專利權的方式籌措資金。
但這位昔日的膠片巨頭,還能有個“華柯達股價走勢圖麗轉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