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與真雞蛋幾乎一樣,打開卻發現雞蛋凝固,蛋清變黃。”最近,根據《齊魯晚報》的報道,假雞蛋再現山東煙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關于假雞蛋的新聞了,究竟有沒有假雞蛋,一直眾說紛紜。此事一出,網絡上又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根據報道,市民王先生打蛋時發現雞蛋硬如石塊,用力敲碎后發現蛋清已經凝固,并呈現黃色。品嘗后,感到味道很差。該報記者隨后也在同一家商店買了8個雞蛋。雞蛋外形、大小、顏色均沒有明顯區別。煮后發現,蛋黃鮮亮,蛋清變黃。蛋黃有彈性,摔在地上能蹦起20厘米高。該報記者還采訪到煙臺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的貢漢生老師,他說,“假雞蛋蛋清是用海藻酸鈉水溶液和明膠等化學制劑制成的,在此基礎上添加檸檬黃等黃色素,放入半個乒乓球大小的模具里,就制成了蛋黃。蛋殼則是用碳酸鈣制作的。”
對此,《科技生活》周刊記者試圖聯系貢漢生,但發現,煙臺大學沒有食品工程學院,也沒有貢漢生老師。幾經周折,終于查詢到貢漢生的身份是暨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的講師。他接受采訪時說,沒有親眼見到文中提到的假雞蛋,只是有記者采訪,在電話中談了假雞蛋制作可能用的原料。
貢漢生說,實驗室的老師也曾經按照網上流傳的配方進行實驗,用海藻酸鈉水溶液和明膠成功制成蛋清,再添加檸檬黃等黃色素制作成蛋黃。“假雞蛋從外觀上和果凍差不多,因為海藻酸鈉水溶液和明膠是制作果凍的原料。把假雞蛋煮熟后,外觀和真雞蛋沒太大區別。只是蛋黃有彈性,嘗起來有添加劑味。但蛋殼的制作始終沒成功。”
他還曾經專門核算過合成蛋清和蛋黃的成本,在一毛錢左右,但是,由于蛋殼合成難度相當大,成本比蛋黃和蛋清都要高,所以他認為假雞蛋只是一個江湖傳說。
難道,這次“假雞蛋”真的又是一次媒體制造出來的風波?
此前有報道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材料化學學院的學生在2011年11月的一次活動中現場演示并邀請大家參與了人造雞蛋的制作過程。根據報道,制作者把加了牛奶的黃色溶液倒入半個乒乓球形狀的容器中鈣化,半分鐘后,一個蛋黃成型。接著,將灰色的海藻酸鈉溶液制成的蛋清倒入模具,加入蛋黃,在配好的氯化鈣溶液中輕輕晃動,一分鐘后便能看見一個剝開殼的雞蛋。最后,將蛋放入燒融的石蠟中,一分鐘左右蛋殼便做好了。
“我們確實在實驗室人工合成了假雞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夏華教授告訴《科技生活》周刊,他們用了一個月時間合成了人工雞蛋,包括蛋殼。并且現場拍了照片作為證據。熟練以后,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合成假雞蛋,而成本非常便宜,只有一毛多錢。
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特聘專家董金獅告訴《科技生活》周刊,人工合成假雞蛋中添加的檸檬黃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有興奮的作用,特別是兒童吃了以后會出現多動癥。而在制作蛋清和蛋黃的過程中還要添加明礬,明礬里含鋁對人的智力發育也有影響。
對于如何鑒別假雞蛋,他建議,由于不法商販一般將真假雞蛋混在一起銷售,真雞蛋外表會比較臟,大小不均;而人造雞蛋,由于使用統一模型制作,外殼均勻、干凈。對著光線看,真雞蛋沒有假雞蛋透明度高。真雞蛋聞起來有腥味。而用手搖,假雞蛋會更響一些。此外,假雞蛋的蛋黃很容易打散,炒的過程中很難凝固。
錢包傷腰椎太夸張
文/記者 陳永杰
1月2日上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發布了一條關于“錢包傷害脊椎”的微博。李開復在微博上稱,隨著卡和證件越來越多,錢包也越來越厚,而長期把錢包放在褲子的后口袋里,會壓迫脊椎神經,造成脊椎彎曲。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譚明生告訴記者,醫學上有一種梨狀肌綜合征,生活中的某些動作,會誘發梨狀肌綜合征:如長時間坐著工作;一些強力扭轉軀干的活動,如網球發球、鏟雪、挖土等,容易造成梨狀肌拉傷。但是,譚明生認為,錢包影響脊椎,成為腰酸背痛的“元兇”的說法有點過于夸張了,把錢包放在褲子后口袋里長時間坐著,脊椎周圍的肌肉會牽拉、緊張,但不至于導致脊椎患病。
美國無須監控“天宮一號”
文/記者 吳洣麓
近日,英國《太空飛行》雜志的一篇報道稱,美國機密的X-37B空天飛機可能正在對中國“天宮一號”進行監視。
X-37B又被稱為軌道實驗飛行器,可以像載人航天飛機那樣穿過大氣層,降落在跑道上。據悉,它在位于距地球300公里上空的低軌上運行,其軌道傾角為42.79度。而 “天宮一號”的軌道傾角為42.78度,高度與X-37B非常接近。相關航天專家透露,“天宮一號“與X-37B基本上每繞地170圈便會有一次聚合或分離動作,兩者之間的時間差不超過19秒。
但是,世界安全基金會技術顧問、前美國空軍軌道分析師布萊恩#8226;維頓認為,X-37B的偵察目標更可能是敏感的中東地區而非“天宮一號”,兩者軌道不時相交,只是一個巧合。如果美國真的想監視“天宮一號”有更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