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時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課堂中老師所講授知識能聽懂、理解,課后作業卻未必能做得了,我想這就是理解與掌握的區別。學生在理解老師所講授知識的基礎上,學生還應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這也就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
以下題為例:
在如圖(a)所示電路中,求電流I= 。
解:通過等效變換可得(b)圖
設(b)圖中并聯電路部分電阻為R并,則
R并=2Ω
電路總電阻 R總=1Ω+2Ω=3Ω
電源提供總電流I總=12V/3Ω=4A
則1Ω電阻所產生電壓降為U1Ω=4V
并聯電路兩端電壓降為U并=12V-U1Ω=8V
所求電流I=U并/4Ω=2A
在改題的基礎上稍做修改可變下題:
如圖(c)所示電路中,流過1Ω電阻的電流為4A,求電流I=。
解:設電路中并聯部分電阻為 R并
并聯電路兩端電壓降為U并=R并*4A=8V
所求電流I=U并/4Ω=2A
題目修改后,并聯電路兩端電壓降U并的求解方式發生了變化,演示了U并的另一種求解方法。
該題還可修改變為下題
如圖(d)電路中各支路電阻為圖示,則各支路電流 I1:I2:I3= 。
解:設各支路電阻為 R1、R2、R3
則R1=4Ω+2Ω=6Ω,R2=12Ω,R3=4Ω
I1:I2:I3=U/R1:U/R2:U/R3
=1/R1:1/R2:/1R3
=2:1:3
該題利用并聯電路的電流分配知識,通過各支路電阻值比例關系求得各支路電流的比例關系。若流入電路總電流I=4A,則可得流入第3支路4Ω電阻的電流為2A。演示了支路電流的另一求解方法。
通過對原題的舉一反三,學生可以將端電壓的多種求解方法,支路電流的多種求解方法,加以歸納總結、對比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易于掌握這部分知識。同樣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善于對所學內容進行舉一反三,我相信會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如城鎮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