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楹聯藝術圈中,提起徐俊杰,人們自然而然會將他與獲獎聯系在一起,江蘇省楹聯學會的幾位領導稱他為“獲獎專業戶”。20余年的楹聯生涯,徐俊杰創作楹聯作品1000余副,在全國征聯大賽中獲獎100多次,曾獲得“聯壇百佳”、“聯壇百俊”、“聯壇百杰”稱號,成為2002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五屆“中國對聯創作獎”的獲得者。2012年第1期《江蘇楹聯》“聯壇人物”專欄對他做了專題介紹。
“俊彩星馳今勝昔;杰英輩出后承先”。這是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語言學會楹聯專業委員會第一副會長吳亞卿先生1994年于河北獲鹿抱犢寨全國征聯頒獎會上現場書贈給他的一副嵌名聯。本文主人公當年只有26歲,卻已經是擁有一年會齡的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在網絡時代尚未到來的時候,25歲的他成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最年輕的幾個人之一。前中國楹聯學會會長馬蕭蕭先生就曾親筆書寫“英姿秀發”四字為贈。
作為全國“聯壇十老”之一、對聯學大師陸偉廉先生的關門弟子,徐俊杰得對聯學之真傳,并被陸先生指定為對聯學研究的接班人。從小喜歡書法的他,在修習對聯創作的同時,很快找到了他的研究方向。他發現,在很多的對聯選集中,一副相同的對聯往往會出現好多個不同的版本,魯魚亥豕,莫衷一是。于是他決定從源頭上下手,廣泛搜尋名家楹聯墨跡,掌握楹聯作品的第一手資料。
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
作為一介書生,不可能有資本收藏真跡,于是他把搜集定位在圖片上。在還沒有網絡的時候,他把目標鎖定書籍。由于地處小鎮,缺少研究資料,他就托同學幫他從大學的圖書館借來《歷代名人楹聯墨跡》、《楹聯墨跡選集》等書,把每一副對聯的正文、題款、跋、印章一一錄下,每一聯做成卡片一張,就這樣,開始了他的研究之路,這是1993年。此后《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各種書法報紙,《書法》、《收藏》、《文物》、《書法叢刊》等各類雜志都是他關注的對象,城市大書店里陳列的大部頭書畫集,買不起就抄。就這樣,幾年下來,慢慢積累了4000多張卡片。
如今,徐俊杰搜盡1949年前名家作品,400余萬字的鴻篇巨制《歷代名家手書對聯經眼錄》書稿收錄歷代名人3000余人,收對聯30000余副,每一副對聯都盡可能地標注“書體、題款、跋文、印章、規格、材質、估價、成交價、出處”等相關信息。徐俊杰由此成為華夏大地上擁有中國歷代名家楹聯墨跡圖片第一人,填補了一項文化研究的空白。
做這個有意義嗎?徐俊杰用事例為我們解答:
雅昌藝術網書畫論壇2007年1月17日,網名“沉默的表示”先生發表了一幅特殊的對聯圖片,請求網友看文字的排列是否有問題。(左圖)
顯然,略通對聯常識的人就可看出其中的不妥。大量的網友進行拼裝,都不盡如人意。于是,他把它作為一個課題進行了仔細的考究,終于從“矯翰”一詞中尋到了突破口,搜索《歷代名家手書對聯經眼錄》,找到了確鑿的圖片證據——陸潤庠的相同上款墨跡,這樣上聯的問題解決了,下聯則憑借文字功力進行拼接,得出結論,全聯當為:
赤野生姿,青田矯翰;
瑤庭馴羽,雪廡植林。
此聯經重裱之后,主人給他發了一張清晰照片(上頁右圖),以示感謝。
20年的功力,徐俊杰的認字工夫煞是了得。曾經有個新聞《尋高人:誰能準確認出這幅字》,徐俊杰一眼便認出是高劍父名聯“酒尋名士飲;禮愛野人真”,并發表博文,題目叫《認字不能找書家》。在他的《歷代名家手書對聯經眼錄》中還能找到《歷代名人楹聯墨跡》一書中曾著錄其鴛鴦對,對照下來,新聞中的這件作品應該是仿作。
說起認字,徐俊杰還以此交友。福建莆田學院的劉福鑄教授現在是徐俊杰的良師益友,他們的相識也是通過識讀書法對聯文字。那是在十多年前,劉先生在《中國楹聯報》發表了一篇短文,介紹他新發現的三副林則徐手書對聯,期間誤釋“山暖當春水涼知夕;字瘦題石詩寒說云”一聯中的“說”字。徐俊杰當即去函正誤。劉先生非常高興,并立即找到聯文出處,將相關材料寄給他,鼓勵他寫一篇文章到《中國楹聯報》勘誤。就這樣,通過一個字,他們認識了。2001年,劉教授編輯《清十大名家對聯集》之《林則徐聯集》時,徐俊杰將他搜集的林則徐手書楹聯資料50副慷慨相贈,劉先生大為感動,在前言中特意表示感謝“在編寫補遺過程中,曾得到江蘇海門徐俊杰先生的熱情幫助,謹致謝忱”。多年來,徐俊杰在編寫《張謇手書對聯經眼錄》書稿的時候經常向劉教授請教對聯文字的出處、上款人物的考證問題,總能得到回復。
常州劉海粟美術館葉鵬飛副館長對徐俊杰的功力也十分欽佩。葉先生曾是常州博物館的古書畫鑒定家,出版有《楹聯書法欣賞》一書。作為名家楹聯墨跡研究者,徐俊杰照例買下此書,并將其中的對聯一一錄入其書稿。但在著錄的時候,徐俊杰發現,其中有些對聯的識讀出現了錯誤,整理了一下,發現居然有十幾處誤認。于是,他將相關的內容寫信告知葉先生,葉先生大為驚訝。后來干脆將自己所出之書全部寄贈徐俊杰,請其證偽。多次得到徐俊杰的幫助后,為表示感謝,葉先生專門作了《益友》一文發表于《書法導報》,將所得指點整理以后并公之于世。文中有言“常給我在文字典故上提供幫助的是海門徐俊杰。多年來鴻雁往來,每有文字詮釋上的疑惑,他總是指點迷津,我每有文章發表和新著出版,若有不當,徐先生總會來信指出,是我名副其實的良師”。
看得多了,對名家的書法風格了熟于胸,一幅作品,有時只需遠遠一望,或看一兩個字就知是誰的,作品真偽也就容易分辨了。他舉例子說,《破除迷信十三講——漢字書法通解》(啟功著,文物出版社)著錄的張謇“鐘乳金釵人似玉;鵾弦鐵拔響如雷(紅箋)”一聯就是偽作。多年養成的習慣,使他從不迷信專家,因為自己也已經是專家。啟功是大家,但這里所收的作品是偽作無疑,他敢說。因為他知道,此聯的真跡應該是上海崇源2004年9月30日第0562號拍品(白箋)。20年的功力,在徐俊杰看來,一眼就能分辨其真偽,個中情由說不清的時候,“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恐怕是最好的辦法。豐富的資料,他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相同內容的作品,所謂鴛鴦對,二者對照,真偽自現。
有了豐富的材料依托,要做些研究就顯得很容易了。他將南通狀元張謇的手書對聯從書稿中分離出來,編成《張謇手書對聯經眼錄》一書,收聯多達260副,每一副對聯都配以圖片和文字解讀,相關考證,該書尚未出版,已引起了張謇研究專家的關注。
目前,徐俊杰正在著手編纂《名家對聯大觀園》一書,該書將從“對聯的形制”、“對聯的字跡”、“對聯的類別”、“對聯的內容”、“對聯的題款”、“對聯的印章”、“對聯的時代”、“對聯的作者”、“對聯的極致”等九個方面全面解讀名家手書對聯,每一個點都配以相關的名家楹聯墨跡,以做到圖文并茂。
雖然,他的研究還沒有明顯的成就,因為他還沒有著作問世。但是,這只是時間問題。就像徐俊杰所說的,“如果要出個什么書法對聯集子,一個星期可以出一本”。曾有個出版社說起這個事情,可惜此事沒有了下文。當時他一下子就開出了《民國百家楹聯墨跡》、《清代狀元楹聯墨跡》、《清四家楹聯墨跡》、《何門四代楹聯墨跡》四部書稿目錄。
一個人,一項工程,搜盡天下,終成一奇才。
《尋高人:誰能準確認出這幅字》
張緒武先生為《張謇手書對聯經眼錄》題詞
與張柔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