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開國家級園林城市南通的“園林綠化管理處”主頁網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山清水明、綠蔭大道、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美麗的南通城躍然網頁,俊秀的家鄉景長存心間,千年名城魅力沉積,百年古樹靈魂彰顯。
普賢禪寺內,群藝館一隅,文峰塔院里,天寧寺圍中,望江亭側畔,梅觀道院間,起鳳園樓后,曹公祠西東……大城小巷,間或分布著羅漢松、銀杏、圓柏等體態優美的千百年古木。被譽為“活的化石”的古樹名木,它們作為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是這座城市最為寶貴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
海安縣的這棵廣玉蘭樹是蘇北地區最大的,已有180多年號稱“玉蘭王樹霸”
古樹名木,成為城市綠洲的守望者
根據我國《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凡樹齡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別珍貴稀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重要科研價值的古樹名木,為一級古樹名木;其余為二級古樹名木。翻開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提供的市城市古樹名木名錄,南通市共有古樹名木235株,包括一級古樹名木58株、二級古樹名木177株。其中,108株古樹名木(一級44株、二級64株)由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負責日常養護管理和保護復壯,其余127株(一級14株、二級113株)則由狼山風景區管理處負責。
古樹名寺藏,通城年代最為久遠的一株古樹藏身于閘東鄉公園村七組的峨嵋山普賢寺始內。該寺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至今已1000年。文革中寺廟被毀。1991年南通市宗教局批準恢復,1992年重新開放。原寺另有2株古銀杏文革中遭砍伐,現僅存羅漢松1株。這株擁有750年歷史的羅漢松樹態優美,地面向上20厘米處有4大分枝,枝徑分別為37厘米、41厘米,20厘米、19厘米。目前,該樹長勢一般,寺內較重視保護,樹下建有5米的六角形花壇,上有高1米的砼欄桿。
目前,南通市仍在積極為樹齡已長、未及百年的樹木制定相應的保護管理辦法,將對古樹名木的長久保護工作進一步做大、做強、做細,為撐起城市綠洲天空的這批“元老”保駕護航。
建檔保護,擔當綠洲元老的園丁
古樹名木不僅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更是活著的、不可再生的文物,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文化價值。保護和利用好古樹名木,不僅對旅游景觀開發有著強大的推動力,并且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科學價值。
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工作人員對每株古樹名木的保護級別、樹齡、科屬、歷史沿革、周邊立地環境等進行了詳細記錄建檔、掛樹牌和拍照影像,并明確養護管理責任單位及責任人。
為了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活化石,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與養護單位簽訂了責任合同,并通過目標考核進行經費撥付。其中,檢查考核的主要目標是,樹木根部周邊無雜草、雜物、根蘗、土壤疏松;樹木無雜藤纏繞、分枝點以下無萌蘗;做好春、秋兩季的施肥、松土、復壯工作;做好病蟲害防治、防腐補洞、支撐加固工作;做好樹木涂白,樹牌字跡清晰、規范綁掛工作;樹木根部土壤排水防澇、防攔保護工作。除此之外,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認真接待群眾及有關部門的來電來訪,遇到疑難雜癥,則組織專家現場勘查論證,按成熟方案組織實施。
去年,南通市園林綠化管理處重點對古樹名木周邊有施工現場的地段嚴密監管,督促其辦理手續和保護方案,對周邊無高大建筑物的孤立樹進行了調查摸底,約計46株,擬于今年安裝避雷針。
宣傳執法,肅清破壞綠洲的暗流
在針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中,加強宣傳力度、加大執法強度,是肅清破壞行為不可忽視的兩項工作。
由于不少古樹名木所在景區每年接待游客超過百萬之多,規范游客行為顯得尤為重要。對樹木進行掛牌標志,在醒目位置書寫警示標語,以及開展古樹名木社會單位領養活動等等,都被運用到營造愛護古樹名木的濃厚氛圍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良好社會風氣中來。此外,有關部門還安排專人對古樹名木進行巡查和保護,及時排查、清除古樹名木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清理枯死、風折枝干,對傾斜比較嚴重的古樹名木則依其所出地理位置、受損狀況等,采取鋼絲牽拉、支撐等加固措施,對游人較為集中區域的古樹名木設立保護圍欄。
而對于下列損害城市古樹名木的行為,在樹上刻劃、張貼或者懸掛物品,在施工等作業時借樹木作為支撐物或者固定物,攀樹、折枝、挖根摘采果實種子或者剝損樹枝、樹干、樹皮,距樹冠垂直投影5米的范圍內堆放物料、挖坑取土、興建臨時設施建筑、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動用明火或者排放煙氣,擅自移植、砍伐、轉讓買賣等,相關執法部門必將予以嚴懲。
1. 造型多姿銀杏樹(有100多年樹齡)
2. 香樟樹(120年樹齡,號稱南通地區的香樟王)
3. 櫸樹(150年樹齡,南通最古老的兩棵“巨無霸”)
4. 雪松(13棵110年樹齡,中國地區較早時引進的雪松,比中山陵、嗇園的雪松古老高大)
5. 羅漢松(有150年樹齡)
6. 柏樹(110年樹齡,8棵“醉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