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問題教學法策略的有效運用能夠對教學理念的實施和教學效能的提升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本文作者結合先進教學理念和實踐體會,就如何開展問題教學活動,促進教與學“雙提升”,進行了粗淺的嘗試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教學
新課改,新要求,新課標,新理念。運用切合學生主體實際,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已成為學科教學實踐者努力探究和實踐的課題。數學問題作為數學學科知識內涵及其要義的生動“詮釋”和有效展現,問題教學活動的開展以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目標理念進行體現和學習目標要求進行實施的重要載體。但傳統教學理念認為,數學問題是知識內涵的承載體,是簡單意義上的“知識教學”。而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問題是具有知識內涵的承載體和能力培養的“主抓手”等雙重效用,是教師進行理念灌輸和能力品質培養的“素養教學”。數學問題教學一直以來受到不同階段教師的重視,并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教法。本人現“站在巨人肩膀上”,就如何開展問題性教學策略進行簡要論述。
一、凸顯情感積極作用,采用問題情境法,讓學生問題探究由心而動
由于高中生心理不成熟,情緒化嚴重,導致部分學生易受外界不良影響制約,出現情感上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問題解答能力的形成是經過長期實踐而逐步形成的。而良好的學習情感的設置能夠對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起到“助推劑”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高中數學趣味性或生活性特征,設置激勵學生情感的問題情境,盡可能讓學生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積極融洽氛圍中主動感知、探究、解答問題。
例如,在教學“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內容時,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得知,由于該部分內容知識點內涵相對比較復雜,學習掌握上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學習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教授該部分知識內容之前,抓住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和情感性,設置出“用兩根夾角為120°角的等長的繩子懸掛一個燈具,若燈具的重量為10N,則每根繩子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這樣具有動手操作性的問題情境,這樣做的優勢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觀察分析中,形成良好學習情感,更好引導學生參與問題彈指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抓住了積極學習情感的激勵和促進作用,找準現實生活問題與教材知識內涵的有效“銜接點”,設置出貼近學生情感“發展區”的問題情境,從而為學生主動感悟問題、解答問題奠定了積極的情感“基石”。使得課堂效果更好,更加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
二、緊扣主體差異特性,實施因材施教法,讓學生學習發展整體聯動
問題1:已知a、b、c是三角形ABC的三邊,比較大小:(a+b+c)2 2(ab+bc+ac);
問題2:已知不等式ax2-5x+b>0的解集是{x-3
問題3:若a、b為互不相等的正數,且a+b=1,求證:+>4。
通過對上述三個問題的解題要求,及其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內涵的分析,可以發現,上述三道例題都是有關“不等式”知識點的問題案例。但對這三道例題解題要求和難度分析發現,上述問題在要求和難度上呈現出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差異。此時教師在教學時,讓不同類型學生開展解題活動,從而使不同類型在解答同一知識點問題時都能得到鍛煉和實踐的時機,搭建了表現自我的舞臺,實現了不同學生在不同基礎上的共同進步。
從上述教學過程分析可以發現,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始終緊扣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視學生的差異性,開展多樣教學活動,實現全體學生學習進步和發展,人人掌握必需的數學知識”的目標要求,將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貫穿在問題教學活動始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行問題感知、探究、分析和解答的時間和空間,為“整體性”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平臺”。
三、放大問題綜合特性,運用問題辨析法,讓學生問題解答得心應手
例題:若|logcosαsinα|>|logsinαcosα|(α為銳角),求α的取值范圍。
該例題是教師進行“三角函數”章節內容分析時所設置的一道綜合性數學問題,同時該種類型問題是高考數學試題命題和考察學生學習素養的熱點,也是學生進行該類型問題解答的“軟肋”。因此,教師在解答過程中,將問題解答要領傳授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和落腳點,抓住問題辨析法有助于鞏固學生解題思想和促進學生解題要領,掌握特性。
分析第一步:絕對值如何處理:1.討論絕對值內因式正負,2.不等式兩邊平方,而平方顯得復雜了,首先考慮討論絕對值內因式正負。
分析第二步:對于對數正負,必須研究底數、真數,因為α為銳角,0<cosα<1,0<sinα<1,∴logcosαsinα>0,logsinαcosα>0.∴原式就是logcosαsinα>logsinαcosα2。
分析第三步:對于解對數不等式,關鍵在于對數的底數要相同,(關于這一點,可以由學生討論得出)?圯(logcosαsinα)2>1?圯,logcosαsinα>1?圯sinα<cosα?圯<α<。”的問題解答過程,設置矛盾性問題解答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解答過程辨析評價活動,通過學生“辯”問題解答結果正誤、“評”問題解答過程優劣、“說”辨析解答思路,最后師生共同探究,總結歸納該類型問題解答一般“要領”和“思路”。綜上所設,該問題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特性、得到了有效彰顯,并提供了學生思維和觀點進行展現的平臺和時機,學生的“觀點”和“思路”得到了驗證,接受了“檢驗”,認清了自身解題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從而加快了解題要領的領會,這樣長期的日積月累,為良好解題習慣的形成,為游刃有余進行問題解答,提供了方法指導。
總之,問題性教學策略,不是單一、簡單的活動,是一個長期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進行認真深刻的實踐探索。本人在對如何運用僅作粗淺論述,期望更多同仁開展更加深刻而豐富的教學實踐,為學生能力品質進步“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