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闡述了高職音樂教學對學生素質發展的三個方面意義。
【關鍵詞】聲樂教學;意義;高職音樂
音樂教育一直在素質教育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因為音樂教育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養,更主要的是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心靈的直接語言,比其他學科更善于表達人的思想感情,使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具有感情色彩,極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起到其他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所起不到的教育效果。筆者以音樂教學為例,從以下三方面來談談高職音樂教學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意義。
一、明確目標,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作為一門基礎課,它不是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使其成為歌唱家或歌唱演員,而是在教授有關聲樂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素質和能力、優秀的精神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多項思維的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樹立崇高的理想,激發學習的熱情,成為一名適應現代化基礎教育需要的新型人才。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壘,直接震撼人們的心靈。因此,它更應是情感的藝術。法國雕塑家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托爾斯泰也認為:“藝術的本質是表達情感并感染大眾,而優美的音樂主要是通過優美的旋律來感人的。”優美的旋律通過歌詞的直接引導,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從而進一步達到提高審美素質的目的。由于音樂旋律在個體鑒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基調,如親切、自豪、神往、風趣、熱情奔放或天真活潑。對于這些獨特的情感基調,一定要抓住它們的特點,然后形成聯想、構成畫面,再在審美之中產生相應的聯想記憶。這種記憶體現在心理結構之中,并形成音樂的心理圖式,運用這種心理圖式可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高職院校音樂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素質不高、底子偏薄,作為音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條件和特點,優先確定學習目標,因材施教,發揮其長處,再通過教師的“言傳聲教”,使學生對符合歌唱要求的聲音產生基本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以后,再經過反復的思考和練習逐漸形成。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不在于讓學生有多寬的音域、唱多少曲目而應該去多多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切不可在未打好基礎之前急于讓學生唱自己不能勝任的歌曲。在進行基礎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其能夠收放自如地、富有表情地演唱所學歌曲,并能說出在發聲和表現歌曲內容方面的要求。通過演唱優美動聽的旋律,使學生入情、入境、入心,陶冶精神情操,增強審美意識,辨別善惡美丑,樹立正確思想,進而達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目的,去領悟音樂作品的真正內涵,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想象能力之目的。
二、轉變觀念,創新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要想走出一條健康發展的新路,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音樂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適應現代化教育體制的要求,在課堂上不但要教會學生正確的發聲方法及歌曲的演唱技巧,還要教會學生基本樂理,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并通過對聲樂作品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審美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為了使教學多樣化,除了正常的教學,還可通過開設第二課堂——音樂小組來彌補在課堂上教學內容的不足,把知識延伸、拓寬,使學生不管“有嗓”、“沒嗓”,條件如何,只要愿意,都可以參加到這項活動中來。在第二課堂除了獨唱,還可演唱一些重唱、小合唱、大合唱的曲目,如《清晨,我們踏上小道》、《黃河大合唱》、《畢業歌》等大家熟悉的歌曲,它們不但曾經激勵很多熱血青年奮發向上,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崛起而英勇獻身,而且對當代學生來說也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通過演唱這些曲目,不但提高了學生對多聲部的聽覺能力和演唱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與相互合作的精神。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演唱一些經典歌曲,如《鈴兒響叮鐺》、《春雨蒙蒙的下》等。通過演唱來了解學生的嗓音特點、演唱的音域等,以便在將來的工作中得心應手,并不斷轉變觀念,創新形式,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擺正思想,端正態度,實現音樂與其他素質的有機整合
當前,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但思想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如何通過音樂教育達到育人的目的,進而提高國民素質呢?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禮樂并舉,內外皆修”。旬子也說“夫聲之于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意思是音樂對于人的影響很深,對人的感化很快。
現代社會文明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因而對人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新形勢下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音樂教學承擔著重要任務。在聲樂曲目中,有很多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民族傳統、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通過聲樂教學,可以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良好的傳統教育,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精華。因此,我們的學生要多瀏覽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讓學生在聲樂教學中得到審美教育,拓寬知識面,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的理想、科學的人生觀,這一切都可以在聲樂教學的教化作用得到培養和升華。
總之,我們通過聲樂教學,可以使學生變得更加開朗活潑、頭腦靈活、記憶力增強,讓學生保持心理的穩定與平衡,與外界處于協調、和諧的積極狀態,并促進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培養出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高質量的實用型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紫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