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積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給學生多一些成就感,使學生養成寫作的習慣。
【關鍵詞】積累;閃光點;示范;生活
作文教學無疑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環節。而“作文難,作文難,提起作文心就煩”則更是許多學生的心聲。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就成了每一個語文教師的難題?!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無疑是強調一個“樂”字,而“樂”建立在“趣”的基礎上,有“趣”才會“樂”才會“靈”。反之,無“趣”生“憂”,生“憂”則必“厭”。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上,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為此我們需要做這些工作。
一、要學會積累寫作材料
學生寫作總會面臨一些這樣的問題:語言不生動、總寫流水賬、選材陳舊、立意沒有深度、重點不突出、敘事不具體、不知道如何入手等等。這是因為寫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個長期的探索和積累過程?!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就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同樣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積累。
首先語言方面的積累。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并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讀書卡片。還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也就會妙筆生花。
其次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抄襲。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就提到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即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不是旁觀者。也只有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有內容,才會有血有肉。
二、要善于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動機能激發人們的奮斗精神,成功是興趣的支柱。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一個孩子,只要在兩三個月里,看不到自己腦力勞動的結果,他們的學習意愿就全消失……”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盡可能創造成功的機會,鼓勵和幫助學生去獲得成功的體驗,用滿意的效果去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
大凡愛上寫作的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他愛上寫作不是第一次獲獎,也不是作品變成鉛字,更多的都是難忘教師曾把他的作品當范文來讀,哪怕是有人曾表揚他的一個字用得恰當。所以教師應更多的關心學生的尊嚴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特別是那些差生因害怕作文出現病句、錯別字、結構混亂等等鬧出笑話而遭到同學尤其異性同學的恥笑,以致不敢多寫,甚至不寫。
教師的評判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點滴的成功都會使學生激起喜悅的心情,這樣就能調動大多數學生尤其是平時不愛作文的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如果在作文訓練中學生總是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感,就會焦慮、自卑,因而失去學習作文的興趣。因此科學地使用“表揚”以盡快激勵學生進入某種層次的寫作狀態,這一點很管用。再差的作文,也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某句話寫得順暢,你就把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捧出來,表揚,夸獎,帶著一種愛、尊敬與驚喜,一股勁地去夸,夸……就這樣由此一點,擴而大之,擴而大之……賞識可以給人極大的自信。你所用心捧出的這朵小花,就十有八九會成為一朵大花、真花。
三、注重教材和教師的示范作用
在學生寫作期間要適當的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模仿與創造的關系。俗話說的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所以我們要注重教材和教師的示范作用?,F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在安排材料、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都獨具匠心,都能給學生起示范作用。學生可以把教材當作一面“鏡子”,通過模仿,照出自己的習作風采。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找準和把握仿點,引導學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現自己的生活實踐。教材的示范可以給學生一根借以支撐的拐棍,支持他們不斷向前探索、創新。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多些下水作文。常言道:“老師傅不高,教下的徒弟凹腰”,“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不僅應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策劃者,更應當是積極參與者。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但能掌握上好作文課的主動權,而且能避免作文教學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學生還能把你當作他們的良師益友和學習的合作伙伴,從而激發他們對作文的強烈興趣,
四、作文命題應貼近學生
學生的生活畢竟是狹小而膚淺的,認識也有待不斷的提高,因此作文命題需要多動腦筋。
要忌“空”、 忌“深”、忌“疏”。所謂“空”,就是有的作文題使學生感到束手無策,無話可寫; 所謂“深”,就是命出來的作文題目連題意學生也不易理解,更談不上把文章寫好; 所謂“疏”,就是作文題目涉及到的事情學生不熟悉,難以下筆。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所選的教學內容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寧可低一點,不搞一刀切;指導要把導師的架子放下來,要用商量口氣,商量寫什么,怎樣寫,怎么改,如何評等等。激起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這樣他們就會留心觀察,分析周圍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處景物,寫起文章來自然會情若泉涌,滔滔不絕。
總之,筆者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是個慢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作為教師,當務之急就是牽線搭橋,給他們鼓勵的美言,讓他們對作文產生好感。如果青少年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了深刻又濃厚的興趣,就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就能培養起良好的意志品質,激發起他們勤寫多練的寫作熱情,就能不斷地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生明.語文教師應寫好“下水作文”[J].素質教育論壇(上半月),2009(4).
[2]劉國正主編 《語文之橋》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市電子信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