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政治課堂呈現出生動活潑的新局面,學生學會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能夠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形成分析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但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由于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與新課改的前所未有,在貫徹新理念新精神過程中,一些教師在教學操作上盲目地追求所謂的“創新”,忽視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出現一些矯枉過正的行為。既背離了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又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
誤區之一:探究環節的“隨意預設”帶來的表面自主
新課程教學注重生成與構建,淡化預設與講授,是基于傳統“過度預設”而言的,并不等于不要預設與講授。故在教學實踐中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預設隨意”,即矯枉過正。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需要預設,但要突出的是預設明確的方向和教學目標,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節,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教學過程應是富于變化、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新理念下“預設隨意,以還學生充足的時空觀”中出現的“充分自主”,有悖于新理念下自主的內涵,體現不了學生真正的主體性,是一種表面自主,難以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需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
誤區之二:合作內涵的“曲解出位”導致的無效合作
部分教師片面理解合作學習,取其形忽其神,使合作學習形式化,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分組討論,將合作學習當作“體現課標精神”的標簽,不管需要不需要,應該不應該,合適不合適,一概加以運用,不僅在教學的難點重點處討論,而且將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也提出來讓學生討論,甚至一節課進行多次合作學習。討論過程中學生各說各的,沒有傾聽的習慣與交流的技能;有的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急于發言;有的學生在討論中不能互相配合,隨便發言。從表面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效果看,許多內容選擇得不夠恰當,討論時間的分配也不夠合理,多數問題討論得不深不透,其必然結果是合作低效或無效。因為新課程理念所要求的合作學習是“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和發展能力”。促進師生、生生間的共同交流、探討和研究,加強自我反思,旨在激發創造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的局面,促進思維碰撞的火花,給人以啟迪與享受。
誤區之三:探究學習的“要點偏離”形成的思維誤導
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應突出以政治學科探究為核心,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也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與教師教學行為的根本性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F代心理學家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習主體對學習實體主動探索、不斷改進、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通過靜聽、靜觀、靜練的接受過程。因此,構建生活化的政治課堂,應以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為立足點,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去表演、體驗、感悟,從而再現知識的產生過程,培養學生掌握政治學科的思想方法和思維素質。但教學中不少教師對如何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存在一些誤區:A.探究點偏離;B.探究程式化;C.探究泛化;D.動手操作=探究式學習。前三者為教學操作把握上的誤區,最后者為理解上的誤區。沒有“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
誤區之四:創設情境的“盲目泛濫”帶來的華而不實
情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恰當合理的教學情境有利于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如果情境過多,課堂太鬧,學生就難以潛心認知與感悟。而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辯證思維和邏輯能力,對某些問題的理解和思考,總比華而不實的討論和表演要好得多。故優質課堂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構建合理有序、主動和諧的新秩序,有效促進學生的“參與、互動、共鳴”。創設過分過多的情境,不僅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反而會擾亂學生的正常思維。如某教師在短短一節課里,一會兒討論,一會兒表演,一會兒唱歌,把課堂搞成雜亂的“集市”,教師手忙腳亂,學生目不暇接,重難點很難把握;剝奪了學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學習的時空,不僅不利于思維能力的提升,而且課堂教學華而不實,嚴重背離了新課程的深層意義。
誤區之五:評價機制的“有失公允”形成的激勵失衡
新課標強調“要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某些教師把激勵評價簡單等同于客觀評價,為保護學生自尊,調動其積極性,對學生的回答不管對不對都一律大加贊揚,似乎學生說什么都是對的,明顯違反了教學評價科學、公正、嚴謹的原則。因為過多表揚,既讓學生弄不清自己的理解和言行是對還是錯,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容易產生故步自封、驕傲自滿情緒,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把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才能反映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對于一個上課認真思考,回答卻是錯誤的學生可以這樣去評價:“我一直注意到你上課認真,積極思考,你的思路是對的,但答案不夠準確……”從而避免整節課處處都是“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話語。而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不同見解和做法,要有具體的意見、觀點和答案,而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喚醒和激勵學生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其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學生智慧火花閃現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對于錯誤也要認真指出批評。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并產生積極效益。
總之,新課程實施,需要政治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準確把握新課標的操作要領,以避免課堂教學中出現矯枉過正等錯誤行為,在不斷嘗試反思性教學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以期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