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5-19歲之間,在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們已經能熟練掌握本族語——漢語,習慣了用漢語進行思維,同時應用語言的能力有了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如:漢語和英語相比各有那些特點;同樣的內容漢語怎樣闡述,英語怎樣表達;怎樣用漢語來說英語;等等。而高中英語教學的對象恰恰正是這些在學習第二語言時無法拒絕母語的一個群體,因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使用母語就是無法避免。無論如何,母語在外語教學中具有積極作用的一面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如何發揮母語的優勢,靈活運用母語于外語中一直備受廣大英語教師的關注。而如何擺正英語和漢語的位置關系,有效控制漢語的使用,盡量避開使用漢語帶來的消極作用,成為我們一直考慮的問題。
高中生在學習英語時,習慣于利用漢語學英語,把英語和本族語聯系起來。盡管我們不提倡甚至一度想禁止,學生仍會毫不猶豫地把漢語和英語中語音、詞匯、結構、語法等相似的部分聯系進而加以對等起來。事實上,母語和第二語言之間的差別會給第二語言的學習帶來困難,使學習者產生錯誤,而二者的相似之處有助于第二語言的學習。簡單地說,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應該順應這一趨勢,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負擔,同時提高學習的效率。如“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的區別,若單純的全部用英語下定義解釋,學生將很難理解,既費時又很難解釋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教師都借助母語,把過去完成時解釋為“過去的過去”,這樣區別一目了然,學生立即明白了動作和狀態的起始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英語詞匯教學面臨類似的問題。如,我們講apple這個單詞的意義,英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round fruit with firm juicy flesh and green, red or yellow skin when ripe”,而中國學生很難把這些圓的、綠的概念和蘋果聯系起來,說不定會認為是其他的什么西瓜橘子之類的水果。若直接使用母語可一語道破,既準確又易理解。
另外,教師在使用課堂指令時,應當盡量使用英語,以便學生形成聽說英語的習慣,也便于英語語言氛圍的營造。但這也得區別對待,在布置復雜的任務練習時,例如:在做各種游戲和交換信息活動時,教師需要交待和描述情景,講解交際活動中的角色,如果學生不能清楚老師的練習要求,那就會影響活動效果,達不到師生雙邊活動的默契。特別是在缺乏示意圖表,實物教具的情況下,教學中借助于漢語作些解釋或說明是可以的。現在英漢互借現象在英、漢詞匯中日漸增多。改革開放以前主要是漢語借用英語詞語,如:巧克力(chocolate)歇斯底里(hysteria)邏輯(logic)三明治(sandwich)沙發(sofa)生命線(1ife 1ine)等等。改革開放以后英語對漢語影響巨大,其中音、形方面的影響顯而易見,不少英語新詞直接以英語的形式或英漢混雜的形式出現于現代漢語中,如:因特網、打的、作秀、克隆等;其實,英語對漢語詞義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如:action film(動作片)labor market(勞動市場)high technology(高科技)等。這樣英漢互譯更是不可避免。
當然,允許使用母語并不是說可以廣泛使用母語,也不是倡導用母語組織課堂教學,而僅僅是說根據場合有限地使用母語,馬克思在針對如何學好一門外語時,曾給出這樣的忠告:“When people a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shouldn’t translate everything into their own language.” “When they are us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they should try to forget all about their own.”在外語教學活動中,母語的消極作用也是無法掩飾的。1.缺乏真實的活動環境,不利于第二語言的習得。2.有違外語教學過程交際化,不利于學生輸出能力的形成。3.中外文化差異,不利于準確理解和綜合運用外語。
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控制母語的使用。擺正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母語和外語的位置。中學英語課時有限,教師在課堂上把時間都用在英語操練上,還嫌時間不夠,如果再讓漢語占去一部分有限的教學時間,那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們要做到,第一,必要時才使用漢語(否則就應用英語);第二,必要時應當使用漢語(而不勉強使用英語)。
提供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幫助學生內化語言。英語課堂必須充分尊重語言學習規律和符合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折不扣地貫徹學生為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的主要原則。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和諧愉快的交際氛圍,使每個學生敢于說,樂于說,并給予學生及時,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只要循序漸進也開展聽說教學,有目的、有步驟地加以引導,就會使學生不僅掌握正確的語言形式,而且了解英語作為一門交際工具的社會功能。
總之,語言教學要求學用結合,在英語教學中注意母語的滲透,充分利用英語的優勢并發揮母語靈活的特長。這樣,英語教學就能做到教學相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