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語文教改進程中,我發現某些教師存在著這樣的思維誤區:新課標既然倡導自主學習,并以學生為主體,那么干脆就來個“教師缺席,充分發揚民主”,似乎就可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新課標提倡體驗式學習,那么干脆就脫離文本,忽視文本的主旨和情感,“一切只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準”……如此做法,形成了教育主體的精神失落和文本工具理性無限膨脹的問題,導致了“師與生”、“教與學”、“人與文本”的關系失衡和教育失調。
筆者認為教學也是一個人際交往系統,這個系統中的交往主體,主要是指“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文本”的多重對話?!敖虒W對話”是從傳統哲學概念“交往理論”中衍生出來的概念,主要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人際關系;課堂教學這個人際交往系統是以傳遞信息、交流經驗、激發思維、提高素質為主要內容的對話系統,其根本職能在于以語言為媒介,促進思維與情感的多重體驗與探索,以滿足知識積累與能力發展的需求。試以下面的案例來說明展開“教學對話”對激發潛能與人文滲透的作用。
【案例一】《山中訪友》課堂實錄
師:“我”在山中訪問了這么多的“好朋友”,帶回了好心情。讀完本文,大家有何感受和啟發?
生1:我感受到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生2:我看到了藍藍的天、白色的云、清澈的溪水,而現在,我們正漸漸失去他們,我們要愛護環境。
生3:我看到作者和溪流、白云、云雀他們稱兄道弟,心情愉快,我想我們不應該破壞環境,要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師: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我們應該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的平衡,維護地球的可持續發展。
評析:李漢榮在《山中訪友》中是寫了山中優美的自然環境,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也就只能理解到這一層次,但文本的真實意圖是這樣的嗎?文本中的關鍵語句:開頭和結尾的“好心情”及文中許多語句透露出的作者是去尋找一種與喧囂的都市和緊張、繁忙的現代生活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而不僅是要呼吁人們保護環境。這位教師顧及枝杈而舍棄主干的做法,似乎有“矯枉必須過正”的嫌疑,使學生僅僅停留在表面思考上,停留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上,缺少了“直面文本,透視文本”的多層面思維和深層次探究上。
【案例二】《紫藤蘿瀑布》課堂實錄
學生提問:作者說她的焦慮和悲痛是關于“生死謎、手足情”“生死迷、手足情”怎樣理解才正確?
師:哪位同學來為他解答?
(沒有反應)
師:回答問題可以猜測,從知道的地方開始,可以從一個詞開始,來,老師和你們一起猜一猜。
生1:可能是他的親人遭到了不幸。
師:說得對,“親人”是誰呢?
生2:兄弟。
師;何以見得?
生2:“手足”指兄弟。
師:對。作者有一個小她三歲的弟弟,“不幸”又是指什么?
生3:死了?
師:“焦慮”是著急憂慮的意思?!八懒恕边€有什么可“焦慮”的?
生4:明白了,作者的弟弟得了重病。
師:重到什么程度?
生5:治不好。
師:你怎么知道?
生5:悲痛,能治好就不用悲痛。但是還活著,什么時候會死去像謎一樣,看著親人慢慢走向死亡,卻又無可奈何,所以很焦慮。
師:你看,不是答得很好嗎?作者的弟弟得了癌癥,死于1982年10月,這篇文章寫于當年弟弟病危之時。親人病危,人們常常會悲痛欲絕,而在文中只用了六個字一帶而過,毫不矯情。作者的性格如何?
齊答:堅強——
師:這就是她的為文風格。
評析:在這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對話,建立起了互動平等的師生關系,“還原”文本的深層內涵,擺脫了傳統教學中的套語濫調??梢?,語言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在所有的教學之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还苣囊环N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都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標識”。
朱光潛在《咬文嚼字》中說“一件事物發生立即使你聯想到一些套語濫調,而你也就安于套語濫調,毫不斟酌的使用他們,并且自鳴得意”。長期以來,我們習慣用政治的眼光觀照文學作品,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也逐漸養成了習慣,只要作品里稍有幾個“熟悉”的字眼,馬上想到對應的老套結論。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些參考書和一些教師一直把“年華易逝、壯志未酬的苦悶”作為它的主題,這就是上述思想對作品的結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誤讀。余秋雨認為蘇東坡在寂寞中反省過去,“無情的剝除自己身上的每一點異己成分,哪怕這些成分曾為他帶來過官職、榮譽和名聲”,“他漸漸回歸于清純和空靈”,《念奴嬌》和前后《赤壁賦》就是詩人“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真正的成熟了”之后的千古杰作(余秋雨《蘇東坡突圍》)。文本閱讀如果陷在這樣的泥坑里,勢必造成文本資源的浪費,因而也難以真正引發師生有價值的教學對話。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應該直面文本,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多重對話,透視文本,在文本閱讀的“意外”中,師生共同分享、協作、收獲、成長,才能避免學生停留于表面,停留于生活經驗上;繼而抓住語言媒介,貼近文本中透露出的思想和情感,實現文本的語言熏陶、人文滲透,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英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