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老師只有講究教學藝術,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此,本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藝術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藝術;提高
高中生物課堂因為新課改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只有講究教學藝術,才能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講究備課藝術,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學生是課堂教育的主體,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基礎、生活狀態、接受能力、思維模式以及學習中的難點等。然后再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正確具體的分析教材,把學生和教材都吃透,進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以此為基礎,制定教學方案,構思教學過程中的方法,以此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比如,哪里需要提問;哪里需要師生互動;哪里要用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再深一步就是如果提問,要用怎樣的方式等等,還要注意對設置問題的必要性、表述的準確性、提問方式的多樣性加以選擇。這樣才能讓學生思考并提出疑問,分析和解決疑問,如此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完善,不但教學的重點難點被突破、教學目標也會順利達成。舉個例子:在人教版的“光與光合作用”一節中,先讓學生自己看書了解光合作用被發現的過程。教師再提出問題:“水中的H是通過怎樣的途徑轉移的?二氧化碳的C又是怎么轉移的呢?”這兩個問題都需要學生把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思考才能找到答案,這就使學生的思路得以拓展,思維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見,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正確利用教材,才能把問題提的恰到好處。
二、講究教師語言藝術,提高教學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僅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而且能夠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容易接受和吸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特異性免疫”這一內容時,針對學生容易認為一種抗體能和所有的抗原結合,我說抗體真不知好歹,恩將仇報,專殺自己的父親(使效應B細胞產生抗體的抗原),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抗原與抗體是特異性結合,并非一種抗體能與所有抗原都能結合。遺傳中果皮和種皮的性狀也是學生的一大難題,很多學生總認為種皮和果皮的性狀與父本有關系,于是,在講時,我說“種皮、果皮相當于媽媽的肚皮”,學生一下就明白了果皮、種皮的性狀與母本相同,與父本無關……,因此說利用好語言藝術,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講究教學方法藝術,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仍然需要更直觀、更形象的思維加以輔助。因此如果把它放到現實環境中或為其設計一個相關的情境來發問,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美國教育家杜威也曾說:“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環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痹诂F代化的教學模式中,把多媒體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通過視頻演示的手段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刺激,增加問題的形象感和趣味性,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索新知識,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講解“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一節中,教師把相關的“問題探討圖”用視頻播放給學生,并讓學生根據此圖思考三個問題,第一:舉例說明人體衰老的特征;第二:人體衰老和細胞衰老一樣嗎?第三:說說細胞衰老的特征。這些問題都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學生只要對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結合,就能構成細胞衰老的概念。如此一來,既能把抽象單調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又讓學生明白利用舊知可以探究新知的道理,教師對這個問題情境的巧妙設計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
四、講究指導藝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以來,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鍛煉學生的能力。因此,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我們還要在高中生物課上教會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應該有其特定的思維方法,比如要使學生了解生物學的使用范圍和條件,并掌握所有的基本原理、自然規律以及定律,對其中出現的特例要特別加以關注。生物學的知識體系較為龐大和復雜,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做好摘要與記錄,并在教學初期提示學生應該記錄什么內容,使他們慢慢形成良好的筆記習慣,然后再逐步放手并加快教學步伐。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完成一節課之后給學生布置下一節課的預習內容,必要時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逐漸養成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好基礎。
最后,讓學生學習課后復習,教師要在初期教會學生怎么看書,什么時候看書,并要求學生通過寫作業的方式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教無定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付諸于實踐教學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生物老師教學的藝術性,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婁延果,鄭長龍.對課堂教學“有效教學行為”的反思[J].教育科學研究,2009,(10)
[2]薛慶燎.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點滴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4)
[3]陳順興.高中生物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思考與初步實踐[J].中學生物學,2009,(03)
[4]吳小峰.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08,(39)
[5]唐涌波.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8)
(作者單位:重慶市榮昌安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