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將差異化教學理念,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理念盡管繼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核心思想,卻在實踐目標上指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應用中須圍繞著:解構課堂教學內容、引入小組學習環節、引導課外學習活動等三個方面下工夫。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語文;應用
關于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討論仍在持續開展,從現有文本資料中的信息可知,同行一直聚焦于包括探究式教學法、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內的教學模式成果。但將以上教學方法應用于語文教學實踐后,仍感覺到存在諸多不足。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引入以上方法前教師已經認定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是同質的,而這種無差異性才能支撐上述教學方法的應用。然而,常識告訴我們這種“認定”是不切實際的。
針對目前存在的不足,筆者提出:應將差異化教學理念,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理念盡管繼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核心思想,卻在實踐目標上指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正因如此,該理念不僅與學生學習現狀相契合,也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相吻合。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差異化教學理念的功能定位
在建立應用路徑前,還應充分認識差異化教學理念的功能定位。關于這一點,實則在于糾正當前部分教師對此理念的理解偏差。具體而言,部分教師認為差異化教學就是“因材施教”。其實不然,孔子時代的私塾完全可以做到這點,而現代教育背景下的學校則無法企及。從而,其功能定位也就具有時代特征。
(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僅受到其心智發育水平程度不同的影響,也受到后天生長環境的作用。從而,班級學生所呈現出的學習能力就會參差不齊。基于傳統教學視角來看,這似乎是需要克服的現狀。然而差異化教學理念卻認為,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有自己的特長。如,某些學生擅長朗讀、某些學生喜歡寫作,而某些學生則偏愛演講等。不難看出,以上特長都應得到語文教師的關注;并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增強他們的特長優勢。
(二)興趣導向下的差異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這句格言也同樣適用于差異化教學的功能定位。在文章開篇就已指出,差異化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覺的學習,促進他們特殊才能的迅速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為此,如何形成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則需要激發出他們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只有在這種成就感的驅動下,才能完成特殊才能的迅速提高。
以上的功能定位,就為下文的應用模式構建建立的目標導向。
二、基于功能定位的應用模式構建
結合以上闡述,在初中語文教學思路中的應用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解構課堂教學內容
解構課堂教學內容出現在課前準備階段。這時教師應緊密圍繞著課文,對其中的文章整體結構、情景描寫信息,以及可供朗讀部分等進行仔細梳理。從而,在課堂教學中能適應不同學習偏好的學生。以《濟南的冬天》為例,其中的景物表現是極好的范本,從而能滿足喜愛寫作的學生需要;同時,文中涉及到老舍先生的某種思緒又能通過課文朗讀得到表現,這樣就滿足了偏愛朗讀學生的需要。如此等等,都需要教師在備課環節給予重視。
(二)引入小組學習環節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階段,應在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實施差異化教學。約束條件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環節、教學時限等要件。為此,不能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可以引入小組學習環節,即將《濟南的冬天》某部分在問題導向下,放置到小組中進行研討式學習。最后,小組選擇自己的成員分別對問題進行回答。包括:根據作者的思緒朗讀段落、根據作者的景物表現手法現場模擬等。不難發現,小組所選出的成員往往都在這方面具有特長。這種學習環節,不僅滿足了差異化教學的目的,也增強了學生的自覺學習意識和能力。
(三)引導課外學習活動
初中語文教學不能僅拘泥于課堂范圍,還應延伸至學生的課外領域。正如前不久新課標所規定的閱讀量,若不利用課外時間根本無法完成。然而,實現學生在自己語文專長上的發展,須建立在科學學習方法和正確練習技巧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則應扮演著引導他們學習的角色。如何針對學生的課外學習活動進行引導呢。筆者認為,可以充分借助QQ的信息傳輸功能。學生課外朗讀練習可以通過音頻得到教師的引導與糾正;學生課外的文學創作可以通過QQ郵箱得到教師的引導與啟發。
最后還須指出,差異化教學理念的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的立論基礎也來源于筆者不成熟的教學實踐。以上所述,實則代表了本人在教學實踐中所獲得的一點體會。從而,借此機會與同行商榷。
【參考文獻】
[1]郭迎春.淺議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1)
[2]王焱桃.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探析[J].?價值工程,2010(12)
(作者單位:廣東省龍川縣田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