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有序推進,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語文教學形式與手段的不斷更新成就了語文課程資源的豐富性,但這并不意味著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的無所不涉,相反,我們應該體現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甄別與篩選意識,提高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針對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程資源;主體;效果
我們在闡述語文教學諸因素關系時,常常進行著這樣的界定,即教師主導、教材媒介及學生主體,這表明了決定語文教學發展方向及效果的主要支撐因素仍然是教師、教材及學生,因此,我們在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時,應該把目光更多體現在對這三種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關注。
一、教師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語文教學中,教師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自身知識的積淀與智慧決定著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廣度與深度,因此,開發與利用好教師資源是語文教學的內在要求。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教師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應該突出以下兩點,首先,內外兼修樹形象。學科教學中的移情作用是客觀存在的,學生往往會從喜歡一個老師轉向對這個老師所任教學科的重視。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塑造自己外在良好形象向學生展示個人無窮的魅力;通過形成并豐富自己的內在教學個性,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以期獲得學生的認可,從而使學生更加喜歡語文學科。鑒于以上認識,教師平時要不斷提升個人修養水平,注重提高自己品位,科學界定師生關系,自覺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和諧教學氛圍,實現教師主導下師生互動的教學局面,以自己得體的言行感染學生,引導并形成學生一定的“向師性”。同時,教師要針對語文課程涉及面廣、綜合性特征明顯的特點,不斷夯實專業基礎知識,加強語文教學策論研究,始終體現教師學習者的角色,為自己有效駕馭課堂奠定堅實基礎。其次,順水推舟應趨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諸關系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教材建設意圖的變化、主體參與模式的變化、教學評價機制的變化等等,其中的諸多變化甚至超出了教師的想象范圍,這給教師教學帶來的震撼無疑是強烈的,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才能作出相應、合理的調整,因此,教師要勇于教學反思,善于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技巧,以便更好適應語文教學對自己的要求,并最終使自己在知識、情感以及價值觀方面產生積極體驗。
二、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重要橋梁,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載體,開發和利用好教材資源符合教學雙方的共同需要。語文教學中,教材資源開發與利用應該體現兩個原則。首先,教材內容次序的靈活把握。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避免按部就班,一味依據教材編寫順序進行教學的做法,可以結合學生平時喜歡津津樂道的話題進行教材篇章次序的調整,突顯開放、包容的教材使用觀,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教學內容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結合初中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的普遍心理,嘗試將第六單元《皇帝的新裝》一文進行教學前移,力爭通過本課教學提高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真正貫徹教材為教學服務的理念,不斷提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效率。其次,教材篇章文字的刪減有別。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對教材知識進行簡單的傳送,要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創造和加工,變抽象、靜止的文字資源為生動、靈活的文字資源,不斷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誠然,語文教材建設的優點不言而喻,教材中所囊括的篇章也是經過專家審慎精選得來的,但是,在教材建設時效性及教材使用地域性特征仍然存在的前提下,我們教師還要對教材資源進行必要的補充,把能夠對學生語文學習產生直接影響,或者對語文教學能夠起推動作用的篇章進行適時的補充,相反,則進行必要的刪減,從而增強教材文字的可讀性,當然,教師任何對教材文字的增減都應該結合教學計劃和學生學習實際、情感需要進行,只有這樣,才能既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加到語文學習中來,又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三、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學生作為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人力資源,他們身上所表現出的普遍共性及因人而異的各種特質豐富著學生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內涵。一般而言,初中學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我們在開發與利用學生資源時必須找準切入點。首先,迎合學生心理。新課程背景下,寬松的課堂氛圍、開放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逐步表現出“我口說我心”的情形,初中學生本來敢想、敢說、敢做的特征得到了有效的滿足,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在開發與利用學生資源時,應該迎合學生的心理、滿足學生的需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過程,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通過運用諸如提問式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等培養學生勇于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初中學生好動及好奇的心理還表明,我們教師還必須擁有寬廣的視野,擇機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入自然,給予學生親近社會和自然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感悟,領略自然的美妙,讓學生對自然充滿遐想,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其次,挖掘學生潛力。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探究發現、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其目的在于改變傳統語文教學過于機械的教學做法,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挖掘學生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綜合語文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繁星》內容之前,教師可以首先要求學生通過運用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包括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包括通過網絡搜尋等方式羅列作者巴金曾經所創作的小說、散文、童話以及雜文等作品,以便使學生通過此過程更加認識作者及其創作思想,提高語文學習效能。
四、結語
開發和利用好語文課程資源是實踐語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師必須體現大語文教學觀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全新的課程資源觀,合理開發和利用對語文教學發展起推動作用的課程資源,以此不斷拓寬語文教學渠道,豐富語文教學過程。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