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感知和體驗,精心設計問題、激發自主探究,鼓勵質疑、允許“另類”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品質,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歷史教學;實現;主體
高中新課程的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從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方式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關注學生的后續發展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及發展奠定基礎的一種學習方式。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轉換“教”與“學”的角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就此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和探索,以便和教育同行們共同交流、學習。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
人的發展必須靠主體性的發揮來獲得。只有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給予鼓勵和激發,才能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靠著自我的實踐體驗,實現個性的發展、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情感意志的形成等。
二、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品質
1.再現情景,體驗歷史
歷史已經是沉寂下來的久遠的記憶,如果僅僅依靠課本、教師教條式的講解,學生很難對歷史理解到位,也喪失了主動探究歷史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述、多媒體展示、學生閱讀、歷史話劇表演、社會調查訪談等多種方式再現歷史情景,讓學生擁有更真實的感知和體驗。
如在學習俄國農奴制改革時,我讓學生自己選擇角色,分別扮演農奴、軍官、資本家、沙皇,要求他們能描述或表演出自己在農奴制改革前的生活狀況。通過他們的表演,大家意識到俄國已經危機重重,社會矛盾已經全面激化了,各階級階層都強烈希望改革,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情景體驗,就是注重調動學生的看聽說等多感官學習,讓他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有鮮活的感知,產生強烈的情感。也激發著他們進一步深入探究歷史,找尋打開歷史之謎的鑰匙。
2.精心設計問題,探究歷史
問題的設置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什么樣的問題既符合本學科特點,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考?
(1)貼近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
從貼近社會生活的角度,設置問題情景,就能接近學生的認知領域,點燃思維的火花。其次,學古通今,是歷史研究價值的主要體現。在歷史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探討歷史對現實的借鑒和啟示意義。如在講授“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和曲折”時,我讓學生提問題。學生提的問題是:“我國在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經濟建設的成功探索有哪些?有哪些失敗之處?”學生回答后,我又鼓勵學生進一步提問題,又一個學生提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分別是什么?”我馬上鼓勵:“這個問題提的好,比剛才的問題又深入了一步。”接著讓學生再提問題,又一個學生提出:“給中國經濟分別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規律性的認識?”到此,我則進一步向學生提出更深入的問題:“學習這些歷史,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何現實意義?”我讓學生提問題時,學生們躍躍欲試,情緒熱烈,整個課堂顯得既熱烈,又和諧。
(2)將“假設法”引入問題
將學生置身于與歷史原貌相反的假想情景中去觀察思考歷史,可引發學生豐富的想象,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新的情景問題。
如:《甲午中日戰爭》的設問:論大炮、魚雷、軍艦的數量,甲午戰爭當中,中日海軍實力相當,結果中國戰敗。假如歷史重來,你認為中國怎樣能戰勝日本?
(3)開放性的問題討論
開放性的問題討論,注重使學生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培養其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其與人合作交流的品質。學生無法從課本上找到現成的答案,需要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結構,或通過書刊、網絡等多渠道收集資料,提出和論證自己的觀點。開放討論,應該選擇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有一定探索空間的問題。如用辯證法思想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談談由某個歷史事件引發的啟示。
問題的設置,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創意提出了很高要求,個人的靈感是有限的,需要同學科教師之間集思廣益,交流互補,讓一個個有活力、有價值的問題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
3.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從教學心理學情感理論來看,學生進行愉快、和諧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自然會產生快樂有趣的情緒氣氛。這種學習氛圍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然會給學生帶來高漲的學習熱情,推動他們進行孜孜不倦的、鍥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識技能的積累和智商情商的發展。我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充分參與,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動起來。比如: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課,在講到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一節內容時,我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關于戰爭經過的視頻短片和關于戰爭結果的表格、數據等資料。在解釋了什么叫戰略、戰術后,我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學思之窗”的問題進行思考:“有人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誤。你是否贊同?”學生有贊同的,有不贊同的。我把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分成正方反方,讓他們辯論,用史實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辯論中,學生思路逐漸清晰,對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入。最后由我對正反方的辯論進行評價和總結。
總而言之,只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才能使他們學會勇敢面對未知的難題,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最終受益終生。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