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釋】
商業化,是指以生產某種產品為手段,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行為。如今,商業化氣息可謂越來越濃,用“無孔不入”來形容恐怕也不為過,連被人們視為文化凈土的博物館、古建筑、大學等文化單位都紛紛被“商”。在這背后,文化凈土到底“商”不“商”得起,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有人認為,既然法律并未禁止,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播又總是要花錢,那通過商業經營彌補經費不足,減輕納稅人負擔,也無不妥。但做這種事的前提,應當是先聽取大眾的聲音,贏得大眾的支持。
【素材展示】
一、煙大取消圖書館收費包廂
煙臺大學圖書館設立考研包廂,需要每天交2元錢才能使用的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1年9月17日,煙臺大學相關負責人稱,學校已經取消對考研包廂的收費,這些包廂將對所有學生免費開放。
這位負責人稱,經學校調查核實,此項收費未取得正式許可,學校已責令圖書館立即取消此項收費,并妥善做好已交費用的清退工作。此前,煙臺大學圖書館在二樓和三樓設立了考研包廂對外出租,每個包廂內有一張書桌和一條凳子,學生需每月繳納60元錢才能使用。
素材解讀:煙臺大學以考研包廂為道具、以學生為群眾演員,用兩元錢的低成本為民眾完美地演繹了什么叫“奪泥燕口,削鐵針頭,蚊子腹內剜脂油,鷺鷥腳上劈精肉”。此事件真正讓人恐懼的不是高校為了追求利益動輒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越過底線,而是眼中已經沒有了底線。
二、蘋果體驗店進駐北大圖書館遭詬病
“蘋果”產品在中國受到極大歡迎,許多粉絲經常排隊數日以求獲得最新款“iPhone”,但是“蘋果體驗店”進駐北大圖書館卻遭到廣泛批評。
據悉,蘋果全新的體驗中心位于北京大學的圖書館內。北京大學圖書館負責人解釋說:“我們與蘋果合作,將更好的學習環境帶給我們學生。”該體驗中心稱將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材料和通過高科技獲得的信息,將會在Mac上安裝與學習相關的軟件,幫助學生使用數字方式學習。該體驗中心并不會出售蘋果產品,而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生證在蘋果在線商店訂購Mac。這聽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很多學生表示強烈的抗議與反感。
素材解讀:蘋果體驗店進駐北大圖書館之所以會遭詬病,是因為被看做是商業化運作行為。就“蘋果體驗店”來說,如果北大圖書館事先就體驗店的開設公開征求意見,將體驗店的用意、布置、運營告訴師生,而不是由圖書館單方面拍板,在學生完全不知曉的情況下就推出,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三、內蒙古赤峰市體育場變身大賣場
2011年9月,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城區內面積最大的赤峰市體育場竟然變身成為大賣場,各種商業展覽活動不斷,影響了市民們正常健身。
據赤峰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赤峰市體育場原來是體育中學的訓練基地,后來體育局將其對市民開放。但是,體育場的所有經費開支沒有財政部門一分錢的撥款,完全是自籌自支。這樣一來,場地的人員工資、日常維修等只能靠著場地對外出租所得的錢款來維持。同時這位負責人還強調,這種“以場養場”的方式在當前是被許可的。
素材解讀:中國人一向恥言“錢”字;任何事情一旦和“錢”字搭上了邊,引來的恐怕多是口水和板磚。然而,在商業化已經逐漸在各個領域落地生根的今天,人們應該考慮的,其實不應是能不能進行商業化運作的問題,而是在繼續發揮其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如何更為規范地進行商業化運作的問題。
四、芝加哥博物館開創新型盈利模式
據統計,芝加哥各大博物館平均每年舉行100場至200場商務和私人活動。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特殊事務辦公室主管貝克特說,業界有人認為博物館應當專注于學術研究,但這并不現實。美國政府對博物館的撥款逐年下降,所有博物館都在自謀生計。當然,這些商業活動是以不打擾公眾參觀、確保文物安全為前提的,而且經營過程和資金管理公開透明。商業活動為博物館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能以獨特的文化體驗方式吸引更多參觀者和潛在捐助人。許多人是作為受邀賓客第一次踏入博物館的,之后則成為常客。
素材解讀:隨著美國政府直接撥款不斷縮水,經濟不景氣導致日常收入減少,芝加哥各大博物館嘗試通過出租場地增加收入逐漸被公眾接受。這得益于完善的管理措施。目前,商業經營收入已成為博物館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商業化日漸被人們接受的今天,芝加哥博物館可謂生財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