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陶淵明
2.青年需要經受各種鍛煉。希望不經過困難、波折,輕而易舉地成名,那是不長進的、沒出息的幻想。
——郭沫若
3.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不過是一枝幼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貴,就因為在這新生的幼苗中,有無限的活力在成長,成長為巨人,成長為力量。
——周恩來
4.希望世間能有更多的人珍視自己的每一步腳印,勤于記錄,樂于重溫,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讓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夠互相灌溉,互相滋潤。
——余秋雨
5.但求成長,不求成功,讓成功成為成長的必然結果,這就是成功最正確的道路。如果我們只向往作為結果的成功,人生必然拔苗助長,最后枯萎而死。
——俞敏洪
6.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經典素材】
亞洲音樂天王——周杰倫
周杰倫3歲開始學習鋼琴,童年基本上是在鋼琴邊度過的。母親常拿著一根棍子,站在他后面盯著他練琴。鋼琴老師很嚴厲,只要彈錯就會被打手背,小杰倫因此雙手布滿淤青。十年的苦練使得周杰倫彈得一手好琴。
1997年周杰倫進了吳宗憲的阿爾發音樂公司,職務是音樂制作助理,其實是個什么雜事都得做的苦差事。一次,公司為一位香港大牌歌星制作唱片。由于錄音棚的人多,比較分散,周杰倫負責買盒飯,為了不落下一個人,他從中午12點鐘一直買到下午3點鐘,來來回回跑了許多趟。最后,自己竟連一口水都喝不上。
1998年2月,周杰倫創作了一首名為《眼淚知道》的歌曲。公司原來準備將這首歌推薦給劉德華演唱,可對歌詞不欣賞的劉德華當即拒絕演唱。周杰倫又為當時火暴華語歌壇的張惠妹寫了一首歌——《雙截棍》。沒料想,他精心創作的《雙截棍》也被張惠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1999年12月,公司老板吳宗憲看到了周杰倫對音樂獨特的理解力,決定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自己走上舞臺,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一天,吳宗憲鄭重地對他說:“給你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么我就幫你出唱片。”
2001年初,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JAY》剛一上市,就被歌迷搶購一空,并一舉奪得華語流行音樂金曲獎的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制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
2003年,周杰倫榮登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人物,被贊許為“新一代的亞洲音樂天王”。
蘋果教父——喬布斯
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和斯蒂夫·沃茨創造了“蘋果”品牌,掀起了個人電腦的風暴,堪稱改變時代之舉。喬布斯在30歲的時候,因對公司未來的看法與其他人產生了分歧,被自己親手創建的公司掃地出門。這對于已處在而立之年,視事業為生命支柱的喬布斯來說,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但多年以后,喬布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中,舊事重提,認為“被蘋果開除”,是他這輩子發生的最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個成功者的負重感被作為一個創業者的輕松感所重新代替,這讓他覺得如此自由,進入生命中最有創造力的一個階段。后來他重新創業,推出了《玩具總動員》,開創了第二個“喬布斯時代”。
2010年1月27日,“蘋果”推出了iPad。隨后,“蘋果”借此成為全球第二賺錢的科技企業,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蘋果”終于站到了納斯達克的頂峰。
喬布斯的創業歷程是曲折的,正如那個帶有缺口的蘋果一樣,但他卻創造了企業的神話,凝聚了企業的精神。
【時事素材】
執著讓草根明星的夢想悄然成長
2012年的央視龍年春晚和元宵晚會上的兩位草根明星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朱之文,一位樸實貧困的莊稼漢,住的房子矮小破舊,一年辛苦勞作,僅能得到5000元左右的收入。就是靠這點微薄的收入,他既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照顧一個年老多病的母親。這樣的生活條件,朱之文不僅沒有絲毫的抱怨,相反,他能在艱辛的勞動和工作間隙,放聲高歌。他的歌聲充滿陽光、快樂和積極向上的情懷。
劉大成,山東濟寧的普通農民,在2012年央視元宵節晚會上表演的節目《小合唱2》通過運用簡單的生活用品演奏出的優美旋律以及不錯的唱功讓他備受人們關注。劉大成從一個懷揣音樂夢想的少年,經過時間的沉淀、歲月的磨煉,始終未曾因為途中的坎坷而放棄夢想,最后,終于成為舞臺上那顆耀眼的新星。
成長需要用執著澆灌實力,只要你有足夠的實力,你就有希望。一個個民間歌手的成功,也見證了“希望”在成長。
被親情忽略的成長
2011年9月9日下午3點20分左右,湖南省邵陽縣塘田市鎮夫夷河上,一艘船號為“湘邵縣客0018”的客船,從夫夷江塘田市鎮碼頭下行2公里至向榮村地段時,被滯留在河中的挖沙船鋼絲繩絆住,導致側翻下沉。當時船上共有50人,其中20人受傷,12人死亡。傷亡學生中大多為留守兒童。2011年11月16日上午9點40分左右,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一輛大翻斗運煤貨車與當地一輛幼兒園接送車迎面相撞。事故造成20名幼兒死亡,其中絕大多數為留守兒童。據了解,“黑校車”“超載校車”多集中于中西部、農村地區、城市外來人口聚集區、城鄉結合部。有學者統計近5年媒體報道的74起校車安全事故數據后發現,在死亡人數中有74%是農村學生,49%的校車事故發生在義務教育階段,50%在幼兒園。全國婦聯兒童部部長鄧麗透露說,在農村,5周歲以下雙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占留守兒童總數的40.19%,為2300萬人,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貴州、廣東等7省0~5周歲留守幼兒均超過百萬人。留守一代,不應成為被親情忽略的一代!
【創新設計】
一、語言表達題
1.錢穆在《晚學盲言》中說:“人之生命乃天地大生命中一小生命,如川流中一水滴,故其生命實在孤獨處。”古人云:“自以靈心施砥礪,應教頑石作琳瑯。”孤獨中砥礪自我,孤獨中沉淀生命。面對成長中的孤獨,你有什么感悟?請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抒情性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成長的歷程里,你是否留心過身邊的感動?這些感動中是否有你無法忘懷的瞬間?請描寫一個與你成長密切相關的瞬間,表達你對成長的體驗與思考。要求細節描寫要真實、形象、生動,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題
1.“如果說生命是一場旅行,那么成長就是你一路上不能錯過的風景。”對這句話,你作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日,就讀于北航的國內最年輕博士生張炘煬,因媒體報道了他的某些言論而備受關注和非議。他先是要求父母全款給自己在北京買房,并且聲稱這樣做只是“希望活得有尊嚴”,繼而直指“白領對北京毫無建設”。這些言論引發網友熱議。以你對成長的思考,你覺得這位16歲的博士生的成長是幸還是不幸?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一則材料,談談你對成長的看法。要求觀點鮮明,論據充分,條理清晰,不少于200字。
據英國報紙報道,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公司遠程通信公司董事長約翰·馬隆,準備將他15億美元遺產的一多半捐給慈善事業。他認為:“太多的財產會毀了孩子們,而不是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1997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宣布,他不會給他剛出生的女兒珍妮弗留多少遺產。他的理由與馬隆的相同。
美國第二大富豪沃倫·巴菲特對他3個子女的吝嗇是出了名的。他說,他死后,如果他們能得到他的一個子兒,那就算他們走運。
英國房地產開發商彼得·德薩瓦里1997年宣布,他死后,他的5個女兒不能分享他價值2400萬鎊的房地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在成長中常把當初的自己弄丟了。這不是笑話,兩千年前的莊子做夢,夢見蝴蝶,醒來后不知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活活把自己給弄丟了。佛經上記載,舍多那尊者正要進鳩摩邏多的房間,邏多把門關起來。舍多那在外敲門,邏多道:“屋里沒人。”
看來,人需要尋找成長之初的自己。尋找成長之初的自己,就是活出自己的個性,活出自己的人格,活出自己的灑脫;不必看誰的臉色,不需戰戰兢兢,左顧右盼。
請以“尋找成長之初的自己”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材料中的“把當初的自己弄丟了”是指人們在喪失了主體性,不能自我操控、自我主宰,從而陷于被操控、被主宰的可悲境地。考生可以從自己變成了別人的角度立意,如自己的思想是別人思想的復制,沒有獨立精神等。還可以立意為自己心中誰都有,唯獨沒有自己。考生還可以辯證地提出認識自己與迷失自己的差異性:如果把人生比做大海,外物比做波濤,那么大海上就會有兩種船夫:一種是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另一種則是迷失了自己的。波濤起起伏伏,迷失了自己的人盲目追隨起伏的波濤,樂此不疲;認識自己的人,清醒地知道自己當初的愿望,于是掌握著自己的船槳,控制著前進的方向。
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當優秀,是很多人在努力追求的。我們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讓自己變得優秀的過程。可是優秀是什么,在當今這個浮躁的時代,它的標準似乎變成了幾個簡單的指標:學生的成績,職員的業績,官員的政績……有“績”才能有優。優秀果真僅此而已嗎?我們都在努力成長,沒有誰不在追求優秀,可是優秀到底是什么?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優秀?
請以“生當優秀”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標題自擬;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要寫好這篇作文,考生可以從題目提供的幾個方面入手:(1)什么是優秀?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追求的不只是物質財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優秀。(2)怎樣才能優秀?優秀,在于你有膽識,敢于改變,敢于創新。(3)優秀不是指標,優秀不等于成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但每一個人都可以讓自己變得優秀,成功源自優秀。一個人在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不應該把成功作為首選,而應該思考如何使自己先優秀起來,進而去爭取成功。
【趙九斤、付榮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