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1
醉太行
□從維熙
在我過去的認知里,太行山有雄無秀,雖然有直立的萬丈懸崖,但一個個山頭猶如和尚的禿頭,是禿山、禿嶺形成的大山之魂。去年金秋十月,因為全國自然生態文學會議在太行山大峽谷中一個名叫石板巖的山村召開,使我有機緣鉆進它的軀體之內,去掃描它的生存形態。汽車剛開進大山之腹,我就發現了自己認知上的謬誤。十月的太行山,不僅不是禿頭和尚,簡直像是個醉酒后初醒的俊俏麗人。
汽車沿著陡峭的S形山路,盤旋地向上攀登,每每拐過一個彎道,綠色便變換一個層次,由山下的濃綠,變成蒼勁之綠;再在蒼勁之綠中,發現秋天的橙黃;又在橙黃之中,綻露出一片片艷紅——那是紅楓在向人間展示苦夏已經遠去,秋意已染上太行的額頭和眉梢。記得過去的文人墨客,抒寫的多是南方的靈山秀水,如黃山之靈秀,雁蕩之奇偉,廬山之恬雅,泰山之巍高,幾乎從文字中難以找到對太行抒情的表達。倒是有寫到太行山的文字,無一例外的都與戰爭發生聯系,“金戈鐵馬”“兵家必爭”一類的字眼溢滿書頁,這實在是對太行山的色盲——至少是一種認知上的斜視。
我之所以產生了如是的感慨,實在因為從河南一側看太行,它不僅有萬峰爭雄的陽剛之氣魄,而且充滿了陰柔之靈秀。依山而行的百里大峽谷中,不僅林木叢生,還浪花飛濺地流淌著一條名叫露水河的溪流。這條河在林慮山下形成一個美麗的湖泊。有幾只白色飛艇在湖泊中戲水,一下就把我們這些遠方來者驚呆了。一個來自南方的“老廣”,在車上竟然驚叫起來:“哇!我的天哪,這不是高山峽谷出平湖么,能不能停一會兒車,讓我把這些奇麗風景帶到廣東去,發表在報紙上,讓‘老廣’們都來這兒觀光?”不僅南方來客,對此情此景神情愕然,就連我們這些北方來者,也都為之瞠目結舌。
……
車子開到下榻的石板巖山村了,這里的石墻石屋石碾石磨,渾然一幅古老風情畫卷。
早上起來,聽到有人高喊:太行山峰戴上銀冠了!憑窗外望,發現那銀冠不是什么帽子,而是壓在山尖上的一輪明月。山峰直立陡峭得如阿拉伯數字中的“1”,那輪潔白的圓月,真像是一個古代武士頭頂的銀冠。據說峽谷中的桃花,與天下桃花的開花季節不同:它不開在溫暖的春時,而是開在寒冬季節與潔白的冰雪爭奇斗艷。最初,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直到太行山的主人拿出冰雪與桃花共存的畫冊,我們這些來自東西南北中的作家,才被太行山獨有的風韻折服。桃花峪的巖石層中藏有熱泉,盡管外部世界冰天雪地,熱能依然在地脈中燃燒。這種熱能制造了人間童話與世界奇觀:“飛雪漫天舞,桃花浴雪開。”桃花的粉色,與冰雪的銀白癡情相望——僅僅為此一景,有許多人就與主人相約,飛雪時節我們一定再來。
太行大峽谷長過百里,當我們闖進它的腹地時,常常為其獨有的神秘而情動。走著走著,不知從哪里飛來涼絲絲的水霧,抬頭看去,那是懸崖之頂垂落下來的瀑布;只因為那山崖太高太高了,待這條銀線飄到大山谷底時,已然被風分解成小小的水珠了……
歸來后,為了驅散一天行程的疲憊,特意多喝了幾杯太行山“紅旗渠”牌白酒。酒后,我的身心已與婀娜多姿的北國太行山同醉,故而難忘這次巍巍太行山之旅!
(選自《浙江日報》2006年4月9日,有刪改)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1~4題。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說十月的太行山“簡直像是個醉酒后初醒的俊俏麗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自然段說,從河南一側看太行,“一下就把我們這些遠方來者驚呆了”。這樣說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三自然段寫“一個來自南方的‘老廣’,在車上竟然驚叫起來”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文意,概括出人們對太行山認知上的斜視的具體表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訓練2
那不是野草
□王 族
在藏北阿里迷路是痛不欲生的。這個地方寬廣,遼闊,一旦迷路,你便不知該往哪里去才好。這時候,惶恐和煩躁便襲上心頭,讓我感到頭疼胸悶,身體似乎快要炸裂了。我和金工不想讓自己暴尸高原,便強壓著惶恐和煩躁,在絕望中往遠處走著。
上午的時候,勘察完紅山河的營房地基,老唐帶車去尋找石料。我和金工好奇,想趁此空余時間在紅山河溜達溜達。我倆先是下到山腳的河套里撿拾花花綠綠的石頭,后來跟著幾只羚羊竄入一條峽谷,出了峽谷,爬上一塊石頭偷看一只野公羊和一只野母羊交配……當時高興得不亦樂乎,等從高興中回過神,想起要返回時,才發現不知道路了。于是我們倆到處找路,與其說是在找,不如說是在亂闖,闖來闖去,倒闖亂了。感覺每個方向都有一條通向紅山河機務站的路,但卻不敢輕易邁出一步。高原以那種駭人的寬廣呈現著死寂與恐怖,一種沉悶的感覺重重地壓在心頭。停下休息了一會兒,我倆覺得還是得繼續找。我和金工像太陽下的小甲蟲一樣,緩慢地挪動著身軀。望一望寬廣的天地,唯一的感覺是往遠處走。走遠了,或許會碰到什么新的希望。
下午一點的時候,是藏北高原的正午。太陽像著了火一樣灼熱,我和金工先是嘴皮裂開,接著是心肺一陣陣撕痛。我想到了水。……恨不得老天爺能網開一面,給我們降下些水來。
在意志快要崩潰的時候,幾根野草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金工從地上一躍而起,一把抓住我的手,向那幾根野草奔去。這幾根草長得神奇,在蒼涼干燥的高原上,蓬勃著嫩綠的葉片,迎著太陽反射出幾絲親切的光芒,甚至還有兩個花骨朵已經顯形,估計過不了幾日,就要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我和金工屏住呼吸,緩緩蹲下凝視著它們。一陣風吹來,草迎風飄舞,嫵媚婀娜的姿態把我的心撩撥得起伏跌宕。
“挖吧,下面絕對有水。”金工一聲喊,我便像強盜一樣將手伸進沙子挖了起來。沒挖幾下,手指頭觸到冰冷而又堅硬的東西。一挖,是骨頭;再挖,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是一副駱駝的骨架。駝峰里有一汪清水。我們倆停住了,不是因為沮喪,而是被眼前這過于神秘的一幕給震撼了。
一頭駱駝死后,駝峰中居然水分不散,滋養了另外的生命。一頭駱駝的死是神秘的,而它死后,歲月讓幾粒草籽降落在它背上,在駝峰永不干涸的水的滋養下,靜靜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生命永不枯萎的神秘的源啊!這是藏北高原用事實給我們講述的一則神話故事。
我和金工重新將駝骨埋好。我們已經忘記了干渴,一種圣潔的水在心間流淌,我們為目睹了高原的神秘生命而欣慰。駱駝的骨架又被埋入了高原,又進入了一個生命的夢中。但愿這個夢長久,與藏北高原齊頭并進,同生共死。
我和金工從一個夢的邊緣返回,走在路上,我們只說了兩句話:
“那不是野草。”
“它是長在高原的夢里的。”
我想,我和金工是幸運的,在這場不大不小的災難中,像兩根草一樣,渾然不覺地被一種潛藏在生命深處的水喂養,獲得了信仰的威嚴,獲取了心靈的力量。因為我們返回時,是憋著一口氣走到紅山河機務站的。
那幾棵草被我和金工破壞了,但它們已經完成了使命。它們救了我們倆的靈魂,在另一種形式中屬于了我們倆,它們經由我們倆由野草變成了精神意義上的圣草。
明年,那個地方一定又會長出幾株草。
(選自《藏北的事情》,有刪改)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1~3題。
1.作者為什么說“被眼前這過于神秘的一幕給震撼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比手法的運用是本文的主要特色,試舉例加以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標題是“那不是野草”,請根據文意,概括出“野草”的深刻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訓練3
淡 竹
□蘇滄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個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類。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對于百草原其他植物,他像一個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揚花灌漿的妙齡,名牌大學新生般躊躇滿志。銀杏終于褪去一身濃艷,和藍天的高潔媲美。松樹很滿足,即使干癟的果子永遠得不到更飽滿的收獲。法國梧桐是老實人,沉浸在年代久遠的優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種鵝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無敵的位置……
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攢足勁兒,在喊——我要生存!我要開花!我要結果!
甚至動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睜開,拼命爭搶著狗奶媽的乳頭。甚至那口奇異的朱家千年古井,都像藏著無窮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過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將井沿繼續壘高,水會怎樣?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類。其實,名利、金錢、權勢,如同陽光雨露的垂愛,蜜蜂花蝶的青睞,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彎下腰,要費心機——要將每一條根都變成利爪,團結土壤,虛偽地贊美越來越污濁的空氣,要與昆蟲講和,與風霜妥協,對蒼蠅漠視,對強加在身上的種種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身立命,才有飛黃騰達的可能。可是,他的節生來就是直的,他不能彎腰;他的心生來就是空的,他不愿費盡心機。
真是空的嗎?不。那一節節空里,早已成就一個美妙的小宇宙——有與生俱來的一些堅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達智慧,有對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愛,與筍的親,與周圍無數青光綠影的促膝長談、開懷暢飲,有鳥兒偶爾駐足的呢喃,有清風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祿、荒蕪繁雜的每一秒時光都格外靜謐而美好。
那一節節空里,是永遠的滿盈。
更讓我驚異的,他不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員,從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紅、淡褐、淡綠,淡泊。所以,他與世無爭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風,成蔭,美化環境;死可以做篾,成為最土最實用的曬竿、瓜架、涼席,竹桌竹椅竹籃。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簫與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隨天籟往來天地之間,優雅散淡而雋永。
當然,這并不表示他逆來順受,他會和壓在頭頂上的積雪抗爭,他不允許荒草占領腳下的領地,他搖曳著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訴所有的竹要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是鄭板橋,“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云,不為俗屈”……
他是我們身邊那些還堅守著什么的人。他們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云淡風輕也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也是一輩子。他們選擇了后者,等于選擇了物質上的清貧,心靈上的豐足。
于是,這些自由快樂的心靈,站在一個孤寂的陣營里,成為人世間越來越彌足珍貴的另類,風雨過處,仰天長笑。
(選自《散文選刊》2010年第3期,有刪改)
閱讀上面的文字,回答1~3題。
1.文章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用不少筆墨寫淡竹之外的一些事物,有人認為游離了主題,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說淡竹“不僅直,空,而且淡”,“空”與“淡”各有什么主要表現?“空”和“淡”之間有什么關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文意,試概括淡竹的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曉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