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興盛時期,很多企業盲目樂觀,大舉國際化并購,大舉進入房地產,無心實業。而早在1961年有個人就提醒美國人注意日本的崛起,20年后他警告日本企業已走入了危機,這個人就是德魯克先生。
德魯克所有的著作都基于一個觀點,那就是企業只有一個使命——創造客戶或者叫創造客戶價值。德魯克用contribution一詞來表明對客戶價值的創造,這個詞中文一般譯為“貢獻”。在中文中,貢獻包含行為主體“不計回報”為某種組織或個人去付出的含義。但在德魯克那里,contribution講的是為客戶創造的結果,創造這種結果的目的是公司“有效(effective)”,或讓個人有效,這不僅沒有不計回報的含義,而且還是大有收獲的行為。所以,我用“有效產出”來代表contribution——對客戶價值的創造。
優秀的公司為什么走向平庸?在我看來,問題出在對有效產出的違背上。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德魯克回答了一家公司為什么會“高效”? 他提出了五個標準:
1、有效產出是衡量一家公司的最基本的底線標準。如果一家公司聚焦于為客戶創造價值,那么這家公司的人際關系就會建立在客戶價值的基礎上,也就會出現對事不對人的文化。反過來,當經營公司只是為了既得利益者的權力、地位與聲望,那么,這家公司無論多大、多優秀,平庸的種子已經種下。
2、管理者的時間在哪里,公司的戰略就在那里。管理者的時間安排,反映了管理者在行為、人際關系和工作重心上的習慣。德魯克強調說,優秀公司的時間主要花在外部、為客戶創造價值上,而平庸的公司的時間,都花在內部你搞我、我搞你的人際關系與組織內耗上。
3、不要把人當成本,要當成投資。所有的有效產出,都是由員工的優點創造的,這就意味著,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就等于發現了公司創造優秀績效的機會,所以,優秀的公司用人所長,而平庸的公司用人所短,用人所長的是投資,用人所短自然就成了成本。在每一家平庸的公司,你都會看到領導者把時間花到如何克服每個人的缺點。
4、聚焦專注,把重要的事情先做,一次只做一件事。優秀的公司懂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缺點也是難以克服的,所以,優秀公司一般都是專業化的公司,優秀公司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選擇,而是學會放棄,一段時間專注做好一件事。反過來,平庸公司對什么業務都想做,平庸公司的領導者什么都想管,結果什么都做不好。
5、優秀的公司很少決策,只做重大決策,而平庸的公司天天都在決策。為什么優秀的公司決策少,這是因為優秀的公司會先把帶有規律性的問題找出來,再設計一套規則與政策來解決反復發生的問題。而如果一家公司需要時時決策,那這家公司一定是能人管理,公司的管理者天天都在“救火”。
德魯克說,以前我不知道一家好公司的標準是什么,但后來我發現,一個平靜無波的公司,必是管理上了軌道;如果一個公司常是高潮迭現,大家忙得不可開交,就必是管理不善。我在想,中國的企業家們對照上面這五個標準,能夠給自己的企業打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