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快實現4G的規模化商用,既是縮小我國電信業界與國外業界差距、推動TD-LTE國際化的需要,更是通信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當前,海外4 G市場正風生水起。自北歐運營商Teliasonera于2010年底率先商用4G網絡以來,Verizon Wireless、ATT、NTT Docomo與SKT等國際主流運營商紛紛推出4G服務。在我國的香港特區,五個運營商中就有CSL、中國移動、3HK與PCCW四個加入4G大戰。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有37個國家和地區的72家電信運營商正式推出LTE商用服務,遺憾的是我國內地尚無運營商位列其中。
就國內運營商的競爭局勢而言,盡快催熟4G也是最佳之選。由中國移動運營的TD-SCDMA 3G網絡在過去三年雖然贏得了5000多萬用戶,但其網絡價值卻難與競爭對手相提并論。在多數中國聯通用戶能夠用上7.2Mbps 3G網絡之際,大部分中國移動智能手機用戶卻僅能使用153Kbps的Edge。技術劣勢給中國移動帶來的消極影響不勝枚舉,高端客戶流失即是其中關鍵。
再考量用戶的移動通信需求,雖然我國3G仍處于較低的滲透水平,但數據流量暴漲的勢頭已然呈現。尤其在2011年,電信運營商當年的數據流量已超出過去數年數據流量之合。面對未來千百倍增長的流量需求,運營商唯有進一步升級移動網絡。
盡管推動4G的商用化發展刻不容緩,但綜合多個方面的現實因素考慮,預計我國最早要到2014年才能正式商用TD-LTE 4G網絡。
首先,我國電信市場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其中一個主要的政策思路即是非對稱管制。在這一政策的框架下,3G牌照的發放曾令中國移動貽誤戰機。4G牌照的發放,可能需要等待三大運營商獲得相對均衡的市場份額。
其次,運營商的準備工作也未做足。上半年,中國移動在杭州、廣州和深圳等九地開展了TD-LTE試驗網的第二階段試驗工作,測試效果離試商用要求仍有較大差距。依照慣例,中國移動還需要組織數輪網絡部署與優化、終端測試,邀請用戶體驗,才能真正進入4G的規模化商用階段。
再次,與LTE-FDD已有數十個商用案例不同,TD-LTE設備仍未接受市場的驗證。TD-LTE產業鏈的商用進程先天落后于LTE-FDD,又由于運營商提出TDD/FDD雙模融合要求,使得其設備由于要承載從EDGE/TD-SCDMA到TDLTE,甚至兼容LTE-FDD等多種通信技術。上述因素導致了TD-LTE終端芯片工藝復雜,成本高昂(相當于LTE-FDD終端的數十倍)。因此,預計市場可接受的TD-LTE智能手機最早將在2013年推出。
更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國內4G商用頻段久拖未決。由于LTE頻段的劃分本身較為分散,而國際上將TDD定位成FDD的補充(所占頻段比例約為1:5.6)。因而,TDD在頻段上獲得的多是FDD分配剩下的零散頻段,主要分布于信號穿透性較差的2.6GHz。為此,有人提出征用模擬電視的700Mhz頻段,收回小靈通所占的1.9H組頻段,或采用TD-SCDMA同頻演進的2.1GHz頻段等多種建議,反而令中國移動難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