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群體意識是指群體成員的共同意識。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由員工組成的自由勞動者的聯合經濟實體。如何使每一位員工都感到自己是企業命運共同體中平等的一員,并激發員工的群體意識,作者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精神文明;群體意識企業文化建設屬于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而群體意識又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建設企業文化,培育群體意識,實際上是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它具有很強的探索性,體現著改革精神和時代要求。
1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企業文化建設不是由個人的主觀意志所決定的,它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經濟與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可以說,市場經濟是企業文化的根本動因和有力杠桿。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面對著開放的、競爭的、波動的市場,企業必然要以自己良好的產品、服務、信譽、人員素質、精神風貌展示給社會,取信于用戶,才能確立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這就要求企業加強文化建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成了企業生存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對的不僅是國內市場,還要與國際市場接軌,而今天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已經是商品力、銷售力、形象力“三合一”的綜合競爭力。良好的品牌、信譽、形象是企業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而這些無形資產的形成和積累又與企業文化分不開。科學的經營理念的確立,優良的產品形象的塑造,良好的企業聲譽、信譽的樹立,離不開企業文化建設的開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也可以說是企業走向市場的意識萌發。
我們不僅要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而且要認識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生長土壤。我們應當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時代前進的客觀要求這一高度,充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客觀必然性,提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自覺性。
2企業群體意識基本特征。
群體意識是指群體成員的共同意識。它的內涵應該是兩層意思:其一是群體成員共同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理想、信念、情感等心理現象的總和,其二是指群體成員(個體)在與其他群體成員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中產生的對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而企業職工的群體意識強調是企業的職工應該對企業的文化價值觀的認同,在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度建設中形成相同的企業信仰、價值觀念,是增強企業文化厚重感、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團隊精神的無形力量。
首先,在施工企業內職工群體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式群體或稱制度性群體,如領導班子、黨團組織、職能科室、項目部等。在制度性群體中,由于各種群體角色在權力、利益、責任、工效等方面的分配差別,其群體意識也必然存在一些不同的表現。另一類是非正式群體或稱非制度性群體。這類群體不是按組織制度及分配的不同劃分的。而是以情感、交往乃至鄰里、血緣等關系形成,人們通常稱之為“小圈子”。顯然這種非正式群體的行為傾向與企業目標的切合程度是企業領導必須關注的問題。企業群體意識是企業領導意識和各種正式群體意識及非正式群體意識的整合結果。這個整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企業領導通過控制和約束、引導和激勵等手段,使各種小群體意識與企業領導意識盡量取得一致。也就是說,凡是企業領導意識強,并善于控制、引導 企業內各個群體的心理和行為,則所形成的企業群體意識就比較接近、符合企業領導意識,反之亦然。其次,企業群體成員一方面要受到經濟指標、生產程序、技術要求等構成的群體壓力制約,而另一方面群體成員的動機、需求、情感、認知及行為傾向等個性心理特征又決定著其行為的直接效果。因此,企業群體意識的形成也是群體壓力和個性選擇之間互動、整合的必然結果。再次,群體意識是社會意識的構成部分。群體意識可以表現為組織的、團體的、階層的、地域的、民族的等等,但作為社會的整體意識仍然不是這一簡單的總和。作為社會存在反映的社會整體意識,是以社會主導力量倡導的、以反映社會主義文化為內容的社會意識現象的總和。社會整體意識不僅包括了各種群體意識,也反映著各種社會群體綜合利益。因此,社會意識是各種群體意識形成的重要條件,也制約著各種群體意識,而各種群體意識又以其豐富的內涵和不同的個性特征保持了它的相對獨立性。
3建設企業文化培養群體意識的有效途徑。
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由員工組成的自由勞動者的聯合經濟實體。要通過學習、宣傳,并真正落實員工當家做主的責、權、利,使每一位員工都感到自己是企業命運共同體中平等的一員,激發員工的群體意識,把每一位員工都同自己的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所在的集體聯系在一起。這就要求在員工共識的基礎上,建立起大家所接受的企業精神,以此作為鼓舞員工斗志,增強群體意識的基礎;同時,要用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員工,樹立集體主義的榮辱觀,使廣大員工能夠以企業興旺為榮,以企業衰敗為恥,自覺把企業命運同自身利益結合起來。因此,在建設企業文化中培育群體意識,必須在多方面下工夫,主要抓好以下幾點:
一是宣傳教育。加大對安徽建工集團“企業文化手冊”的學習宣傳力度,必須經過長期、深入細致的宣傳教育,才能使集團一系列文化理念,逐步轉化為群體的共同的意識和行為。因此,企業黨政領導必須十分重視對職工進行本企業特點的企業文化的宣傳教育,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同時,要深入進行特色理論、基本路線、愛國主義、科學技術、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教育,從整體上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技術文化素質,使全體員工在價值取向、職業道德、技術特長等方面都能顯示出本企業的特色。
二是典型引路。大力宣傳表彰企業職工在生產工作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先進人物,并使弘揚先進典型蔚然成風。發揮黨員干部的表率作用,要求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用黨員、干部的表率作用和人格的力量影響職工、激勵職工,進而推動職工群體意識的培育。
三是規范養成。建設企業文化,培育群體意識,既要發揮輿論的影響力,還必須在各方面有明確的規范,從小事抓起,從嚴要求,把嚴格的紀律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對各個崗位、各個工種的員工在公共場所的行為都有明確的規范,并嚴格執行。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求嚴,久而久之,就能形成習慣,事事處處體現出這個企業特有的風格。
四是硬件建設。建設企業文化,既要有明確的要求和規范,還必須有必要的硬件設施。企業文化既包括智力因素、精神力量,也包括文化網絡等等。建設企業文化必須加強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職工的工作、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開展健康、愉快、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這些都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力度,培養職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五是以情聚人。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既要重視輿論的力量、物質的力量,也要重視感情的力量。經常開展一些有濃郁人情味的活動,如:談心交心活動,節假日的送溫暖慰問活動以及職工家庭婚、喪、病等方面必訪活動。實踐證明:領導與群眾之間愛心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寬松、和諧、團結、奮進的企業內部氛圍。我們要重視發揮感情的力量,以情感人,以情聚人。
六是加強領導。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企業黨政領導必須把這項工作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切實加強領導。要堅持實事求是、穩步推進、正確引導,不要搞強迫命令和形式主義,不要追求“轟動效應”。黨政領導既是本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又是本企業文化的模范踐行者,在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企業領導一定要注意事事處處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去影響全體員工。要善于發現典型、培養典型、宣傳典型、發揮典型效應,把先進典型變成先進群體,進一步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促進企業文化、群體意識的形成、發展。要經常總結自身的經驗,充實和豐富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從而使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以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