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握手,客套,稱兄道弟。6位名動天下的體育人物,齊聚北京千禧酒店。
在體育的年輪上,每隔四年,痕跡會格外地重一次。江湖也將重新洗牌。這是體壇傳媒的一個奧運堂會,各路掌門為助興而來,但隱隱然,又有一較高下的意味。
距離奧運會開幕227天,用主持人張斌的算法,“不過32周多一點,給各支‘夢之隊’準備的時間不多了。”
中國射擊隊總教練王義夫的一席話更是點題,“北京奧運會之后,我們就已經開始醞釀倫敦這個夢想,現在只有32周零4天,做夢的時間不能太長了!”
六大主帥,運動員時期成就最輝煌的無疑是王義夫,參加過6次奧運會,2次奪金。他信奉付出,有代價的付出。
“你想平平淡淡過日子,就不可能取得超越別人的成就,”王義夫說,“1996年在亞特蘭大,實際上我出發時就是被大家抬上車的,長期訓練留下的頸椎增生壓迫血管,導致腦部供氧不足,打到最后突然覺得天昏地暗……這是你必須付出的代價。”
北京奧運會,中國射擊奪5金,王義夫成了紅人,但相對其他幾支“夢之隊”,老王顯得“宅”了很多。哪怕活動中幾位主帥紛紛留影紀念,他也只是穩穩地坐在沙發上調侃自己:“都老目咔哧眼的了,拍出來不好看。”
北京奧運會,舉重的陳燮霞搶在射擊的杜麗之前摘下了首金,再加上8金的戰績,2008年的中國舉重隊無疑紅得發紫。舉重世錦賽,勇奪16金15銀5銅的舉重隊更是拿滿倫敦奧運會參賽席位,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笑言,“舉重隊是中國奧運軍團的糧倉。”
有了這份成績墊底,舉重隊副總教練王國新自然底氣十足。“說是糧倉也對,不過我們還是認為舉重隊應該做中國奧運軍團的銀行,要旱澇保收,不能受環境的影響。2012年,我們將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但我相信中國力量勢不可擋!”
王國新侃侃而談:“競技體育只有第一才是勝利,第二和第八、第十一樣,都是失敗。如果你求穩妥,保個第二名,那樣的做法跟認輸有什么區別?在關鍵時刻,你必須敢賭,我們這些搞競技體育的教練,凡是比較成功的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不服輸,大家都想爭第一!”
“挺胸抬頭,舉重人要有舉重的氣勢!”站在拍攝背景布前,王國新自然地兩臂交叉放在胸前。霸氣外露,中國舉重隊有這份資本。
但相比乒乓球隊的“國球”地位,王國新不得不服。“倫敦奧運會你們乒乓球隊的壓力應該是最小的,優勢太大了。”看到中國乒乓球隊領隊黃彪,王國新滿是羨慕。
“偶然性對競技體育來說,都是一樣的,我們的備戰也有不確定的因素。劉國梁和施之皓現在任務艱巨,男隊拼到刺刀見紅。決戰倫敦,女隊也是分分見血,局局要命。”在黃彪看來,對于第二就等于失敗的中國乒乓球隊來說,壓力無窮。
原本國家乒乓球隊結束軍訓后就開赴深圳,備戰倫敦奧運會的冬訓。但為了能參加這次“追夢倫敦”的啟動儀式,黃飚特意推遲一天,留在北京。“隊伍冬訓是為了備戰倫敦,我們來這里也是追夢倫敦。”
填寫“倫敦夢想”,黃飚琢磨片刻,工工整整寫下了兩行大字。至于內容,倫敦后揭曉。但這十多個字所承載的夢想,已然超越了乒乓球項目本身,而是站在體育的社會意義的角度,把小小銀球的競技功能升華到它蘊藏的巨大社會功能。
從黃飚嚴肅認真的一筆一劃可以看出,在倫敦,國乒的目標不僅僅只是金牌而已。
乒羽不分家,同處一個管理中心的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自然不愿服輸。
李永波原本應該出現在柳州,帶領隊員們參加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總決賽,但是為了參加體壇傳媒的倫敦奧運戰略啟動儀式,他將自己的行程改了又改。貴賓室,戴著帽子的他舒服地倚在沙發上和好友周繼紅拉著家常。
看到《全體育》幾年前以中國羽毛球隊為封面的一期雜志,李永波拿起端詳了半天。這張當時的全家福也勾起了他的回憶,他指著照片一個個地說:“張潔雯退役了,高退役了,張寧、張軍都當教練了,鮑春來也剛退役了,這里面就剩林丹、蔡謨、傅海峰、陳金這幾個了……”
當《全體育》表示希望給隊伍重新拍一組全家福時,李永波的臉上充滿了期待:“現在又多了好多新人,是該好好再給我們拍拍了。”


拍紀念照,攝影師希望李永波能靠近易拉寶上“追夢倫敦”的“倫敦”二字時,他開著玩笑說:“離倫敦太近我緊張啊!”
玩笑雖如此,但他話里卻透著對金牌的無盡渴望。“這是我參加的第七屆奧運會,相比之前的奧運會,中國羽毛球隊也迎來了創造歷史和輝煌的最好時機。現在這些運動員都有奪取冠軍的機會,我想這是這么多年來最蠢蠢欲動之時。”
蠢蠢欲動的何止中國羽毛球隊。
填寫郵寄“倫敦夢想”,李永波正在想該寫點什么,老朋友、老搭檔田秉毅的妻子、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建議他:“包攬唄。”李永波、王義夫、黃玉斌則一起看向這位現場唯一的女帥:“說到包攬,那必須是你們跳水隊啊。”
周繼紅笑應:“哪有這么容易。”事實在她擔任跳水隊領隊后的三屆奧運會,中國隊在悉尼拿了5塊金牌,雅典6塊,北京7塊,戰績斐然。
周領隊說她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只有兩個字。有記者打聽是否是“囊括”?她笑著搖了搖頭。
從北京到倫敦,“囊括”這個詞一直和周繼紅如影相隨。“真的很難,有時你把注意力放在把握不大的項目上,那項目反而沒事,誰知把握大的項目出事了。我們會做充分準備,但運氣也非常重要。”
起身拍照,周繼紅走到沒人的角落摘掉了胸口的嘉賓胸花。面對鏡頭,竟像小女生般手足無措起來,但她還是配合著攝影師的建議,輕輕把頭發拂到肩后,側身甜甜地笑著。
光看照片,誰能想到,眼前這位被桃紅色毛衣映得臉色嬌潤的小巧女人,就是中國體育圈家喻戶曉的“鐵娘子”。
藏青色的長風衣,锃亮的黑皮鞋,體操隊總教頭黃玉斌的穿著無疑是當天最出彩的一位。“有身材、有身高、有相貌。”“帥”是體操隊對黃玉斌公認的評價。但在江湖中行走,實力才是硬道理,不過論起成績,論起功績,黃玉斌不輸給在座的任何教頭。
喜歡柴科夫斯基的他早已不把體操看作是運動員在器械上的翻翻滾滾,而是一個發現美創造美的藝術工程。黃玉斌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藝術作品的雕刻師,在一個個動作創造中注入激情與靈感。
黃玉斌北京奧運會雙臂上掛滿金牌的照片呈現在宣傳片中。9枚金牌,黃玉斌和中國體操隊在北京奧運會締造了一個難以復制的輝煌。奧運會結束后,很多人勸其功成身退,但他選擇了留守:“為了夢想,我們會達到目的,每個人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追求金牌。”
金牌,是六支“夢之隊”永遠的主旋律,也是每位教頭最為堅實的精神動力。夢將開啟的時候,王義夫、王國新、周繼紅、黃玉斌、黃飚和李永波,在英國駐華大使吳思田和倫敦市長駐華辦代表劉桐渤聯手揭幕的紅色郵筒前,相繼寄出了寫有倫敦奧運夢想的信封。
所有的祝愿就像中國乒乓球隊領隊黃飚的一句話:“追夢倫敦,六支隊伍及中國軍團夢想成真!”
在“體壇傳媒倫敦奧運戰略啟動儀式”上,同時也舉行了《羅格自傳》中文版的首發式。這本書由體壇傳媒集團獨家出版發售。
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于再清、國際奧委會中國區特別顧問李紅和體壇傳媒集團董事長張敦南一同為此書揭開了神秘面紗,這本整整“晚了四年”的著作,終于展現在世人面前。
為何會“晚了四年”?“由于在《從雅典到北京》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已經沒有辦法保證以同樣的質量完成《羅格自傳》。而就算是趕上本土奧運會這樣百年不遇的盛事,我們也絕對不能讓這樣一本表現完美人生的完美作品草草問世。”這是該書總策劃趙威寫在后記中的一段話。
據了解,這四年當中,曾有過多家出版商愿意以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高價購買這本書的版權。但《全體育》全部拒絕。既然因為完美主義而不惜錯過了最好的商業時機,又怎么能夠因為同出一轍的利誘而中途轉讓?
“由體壇出版我的自傳,我感到非常榮幸,體壇是一個擁有很高水平和極佳聲譽的集團。”盡管羅格先生沒能抵達現場,但他仍通過視頻,表達了對體壇傳媒的感謝以及對中國體育的贊揚。
“中國代表團毫無疑問將在這次奧運會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你們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中國體育還在繼續進步,在倫敦奧運會上,我們將看到中國體育處于完全領先!”羅格的祝福也是所有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