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已日益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之一,如何通過思政教育拉動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在價值觀等方面指導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的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就業創業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思想意識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可想而知。
關鍵詞:創業教育;創新意識;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
1 思政教育在就業創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的評判標準也日益成熟,更多是強調綜合素質,講究“德才兼備”,因此在就業創業教育中既要注重知識教育,同時也要強調思政教育,確保我們培養的是真正的人才。
1.1 思政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在載體上的合一
目前從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教師,大部分都是從事思政工作的輔導員兼任的,思政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也因此融合為一體,對思政教師加強就業創業指導培訓,可以使兩者更加完美的結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教育外,對思政教師也應進行就業創業教育,解決思政教師的意識問題,如有的思政教師過分看重學生的專業學習,不提倡,或反對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等活動,這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且嚴重的,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極其不利。
1.2 思政教育與就業創業教育在目的上的合一
高校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和集中之地,教學的目的包括發揮學校特色和學科優勢,推進產學研合作,實現教育、科研與就業創業的互動發展,推動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同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綜合素質均衡發展的人才。思政教育包括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這些教育蘊涵于高校教學的各個層面,同樣包括就業創業教育。目前高校的創業培訓課程,筆者接觸到后感覺這些教育中既有創業的理論知識,也涵蓋了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如有一位老師就把自己從一個基層的員工成長為一個工廠的負責人,進而自己創業的人生歷程進行了詳細描述,她給學生們一個啟示,在她的每一次人生轉折期,她都會有豐富的思想活動,通過她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到,價值觀在她的成功之路上作用是決定性的,價值觀決定了她對事物發展的態度和選擇。因此,思政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看似無關,實則息息相關,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學生成人成才。
2 就業創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2.1 就業創業中的思政教育首先要解決意識問題
在中國,就業教育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目前大學中就業創業教育主要以各種關于畢業生就業創業培訓會、就業創業技能大賽等形式出現,目的性較強,卻失之于浮躁。例如在創業指導課的授課中,有部分學生缺乏重視意識,對創業教育觀念模糊,認為只有想去創業的人才需要創業教育,卻不知道高校的就業創業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擇業能力和適應能力。通過教育使大學生掌握就業創業的方法和途徑,造就自我發展的能力,變被動就業為主動創業,以創業促就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是關鍵。創新意識的有意識培養有助于大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創新意識能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潛能。因此,要搞好就業創業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創新意識的培養,思想教育歸屬于思政教育的范疇,當前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在內容上已與前些年的思政教育大為不同,從學生的日常管理、價值觀引導等內容已拓展到職業規劃、心理健康等更加寬泛的領域。在歐美許多發達國家,就業教育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涯。因此,我們現在的思政教育應涵蓋就業創業教育中的思想引導內容。
2.2 就業創業教育要通過思想引導,教育學生擺正義利觀
就業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了解更多創業知識,進而增強自身相關能力和知識。有的學生對創業感興趣目的是為了多賺錢,功利性很強,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對實際操作的具體過程更感興趣,對一些法律、道德等知識比較忽略,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擺正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關系,促進學生德育智育同步發展。大學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注重功利、期望過高、盲目從眾、眼高手低、缺乏恒心等,這些都成為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絆腳石。究其原因,是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過程中思想教育和情商發展弱化的表現。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三觀”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加強“三觀”教育,轉變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觀念,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勇于鍛煉自己、發展自己。
創業創新教育在校園內已開始掀起潮流,但很多大學生仍然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做事因循守舊,無法突破陳規,不敢懷疑和批判現實中遇到的問題,要改變這種思維模式,需要外界環境的力量。校園文化環境的營造將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不可小視的影響,因此,加強就業創業教育,應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到,大學生走上社會后,會受到社會上形形色色思想的誘惑,一旦因價值觀的不完整、不科學,而接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利用一些不良手段實現其商業目的,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因此,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時,一定要重視思政教育,如創新成果方面的著作權保護,競爭手段的合法意識等教育內容是不可忽視的。學術界屢屢爆出抄襲丑聞,就是缺乏知識產權合法意識的后果。
2.3 就業創業教育中的技術指導的實施
專業技術支持對未走出過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講是很重要的,他們大都不了解如何爭取資金,如何辦理相關注冊手續,稅收、優惠、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等,因此對他們進行專業技術知識指導是重要環節,思政教師是工作在學生工作一線的主力軍,對思政教師進行相關教育培訓,可近距離指導學生創業,且培訓一人可輔導幾百人,效果很實在,并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企業運作的相關知識,即便不參與創業,對就業也將產生極大推動,更易受到用人單位青睞,也更容易發展出成績。
3 小結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是交織在一起進行的,既不可忽視思政教育而單純談就業創業,也不可只談思想不講理論。隨著世界發展的開放性越來越明顯,思政教育因為重要性的與日俱增,如果能把思政教育做好,培養大學生穩定、完整、科學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重視技術傳授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引導,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輕者可能無法在創業路上走遠,嚴重的極有可能為利益出現道德偏差,危害社會。所以,加強就業創業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鮑振興,曾麗萍.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亟待轉變的幾種方式[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4(1):9799.
[2] 葛海燕.論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J].出國與就業,2011(1):5052.
[3] 虞耀君,李華.構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評價體系[J].職業教育,2011(1):221222.
作者簡介:袁彥(1981—),女,河北辛集人,碩士,講師,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學院團委書記,研究方向:中國文化史。優秀講解員怎樣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