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日益重視,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逐步提高,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我國今后一段時期職業教育發展任務有了很清晰的闡述,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職業學校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具有一定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造就能滿足社會、企業在不同時期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但是,作為承擔國家職業教育任務的職業學校來看,職業教育現存的培養模式似乎不能很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的。有人簡單地把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當作考核培養效果的主要標準。但是現實告訴我們似乎不是這樣的!當前企業確實存在“用工荒”的情況,加之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流水作業更加完善,這樣社會就出現了四種聲音。第一種是讀職業學校沒有用,不讀書照樣能找到工資兩三千元的工作,企業條件不好我立馬可以跳槽;第二種是只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才去讀職業學校;第三種是選擇職業學校是因為孩子去打工年紀不夠,讓學校幫忙還“帶”幾年,多認識幾個字也好;第四種是職業學校所學的知識,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就業率掩蓋了職業教育的本質,職業教育處在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通過多年的教育管理和教學實踐,我覺得現在的職業教育與社會需要脫節現象較為嚴重,社會對初、中級人才的大量需求與畢業生就業后不能滿足社會、企業的需求和個人發展的要求成為一對矛盾。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一、改革教學模式
不講不懂、不看不記、不做不會是職業教育的特點。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的學制一般為三年,多數學校采取的是前兩年校內學習,基本上是像普通教育那樣從早到晚的課堂教學,即使安排有操作訓練,往往也因為指導教師、操作設備、實習耗材的不足而收不到理想的培訓效果。第三年名義上是實習,其實就是安排了就業,部分學??赡苓B畢業考試(理論及操作)都免了。職業教育有別于應付中考、高考的普通教育。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重點培養學生的“三個能力”,即學習能力、工作能力、適應能力。
1.改革教學模式就是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教學要適應專業與崗位的要求,合理分配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在時間上的比例與安排,調整傳統的、簡單的“2+1”式的學制安排,可采取“教學—實習—教學—就業”的培養模式,真正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落到實處。要適應學生就業崗位的要求,日常教學可采取“課堂—車間—課堂—車間”方式,突出實踐性,將知識傳授與操作訓練緊密結合。豐富教學形式,除了課堂書本教學外,將案例教學、場地訓練、信息化教學靈活運用,既提高教學效果,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要加大實訓的投入力度
目前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但還是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職業教育要發展,單靠學生的收費是很難解決這個問題的。國家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各級政府應有相應的政策和財政支持,為職業學校的發展提供機會和創造條件,職業學校自己再投入一定的資金,使學生的實訓環境才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
二、創新教學內容與方式
1.專業設置要實行動態機制
學校要根據國家和地方的人才需求、產業發展規劃,調整專業。每所學校都要創建3~5個精品專業、特色專業,而不是“一窩蜂”式的盲目“跟風”。教學內容的改革要“四對接”,即專業對接產品、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人才對接需求。
2.教材的改革與展示
目前,絕大多數的職業學校仍沒有打破傳統普通教育模式,從課程的編排到課堂教學,除多了幾節專業課以外,基本沿襲了傳統的普通教育,這讓職校的學生很難適應。職業教育教材不應該是高等教育教材的簡單化、初級化。要重視教材的開發,提倡社會和企業參與設計教材,不斷補充、更新、調整、完善教材內容,在兼顧教材理論性的同時,注重實用性。打破傳統的職業教育理論化的傾向,大力倡導根據社會專業發展,組織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與使用。
3.認真研究教學方式
改革過去的“教材+老師+粉筆+作業”的填鴨式教學。要將教材、教輔資料、教具、演示、實訓、網絡、視頻、課件等全方位、多形式、合理協調地展現給學生。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沒有一支高水平、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沒有職業教育質量的根本提高。適應新形勢和新時代的要求,培養一只高質量、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師資隊伍的建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送出去”。加強現有教師的轉崗培訓,派遣部分教師到相關院校進修;也可與企業聯合培訓,送教師到企業實習、培訓,讓教師通過“教學—工廠實踐—教學”的模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實用性。改善學校教師結構,使學?!半p師型”教師的比例達到70%以上。二是“請進來”。到企業聘請部分有專業理論水平和豐富工作經驗的專家、技術員、專業人員到學校做兼職教師。三是研究國內外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和經驗。通過研究,找出適合本校教育的可借鑒的模式。四是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既要注重教師的教學技能,又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職業道德教育。五是完善教師管理機制。從崗位設置、人事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建立和促進教師隊伍發展的長效保障機制,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結構合理,適應職業學校定位、強化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為職業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改革辦學模式
積極探索,改革辦學模式。一是形成政府、企業、公辦、民辦多元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二是具備條件的地區建立職教園區、組建職教集團,打破部門、條塊、隸屬關系等框框限制,整合教育資源,增強辦學實力。
五、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受到過多的寵愛。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大程度是只注重了學生的“分數”,在為人處事、行為規范等方面都沒有受到足夠的教育。筆者認為職業學校要讓學生“先成人,再成才”,必須加強養成教育和責任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重點加強學生“三個能力”的培養,既學習能力、工作能力、適應能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強調德才并舉,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湖北省公安縣職教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