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教育,面對的多是知識認知能力較差的初中畢業生。筆者覺得,死記硬背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理解后再加以記憶,才會更深刻、更長遠,才能使知識的應用更加得心應手。由于學生對專業上的知識并不知曉,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先不要說新的專業術語,而是用通俗的語言讓其理解了,再用專業術語總結。所以,筆者的教學方法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通俗易懂,理解記憶”。下面,根據液壓傳動課程教學的常見順序,總結一些比較有成效的教學方法。
一、課程的引入
一般來說,學生對于自己為什么要學習某一門課程,是有一定的疑惑的。如果學生不明白學習某一門課程將來有什么用處,自然就對這門課程失去了興趣。所以,第一次的課程,必須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本門課程之后,能得到什么知識,對他將來的工作會有什么樣的幫助。例如電視報道的地震或其他災難現場,救援人員都會裝備上液壓鉗和液壓千斤頂,液壓鉆床利用液壓傳動系統完成加工,還有學生在生活中切身看過的實例等,可以讓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在他所學的專業領域里的地位和作用,就會對這門課產生興趣。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積極主動,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所提升。
二、液壓傳動的主要參數
1.壓力
概念不好理解,可直接告之:液體的壓力,相當于物理里學到的壓強。在講解帕斯卡原理和靜壓力傳遞原理時,可畫一燒杯形狀,畫出一定高度的液體,液面假設用活塞堵死。上面放一個重物時,液體里面的壓力如何?再放一個相同重物時,液體里面的壓力又如何?這樣自然就理解了這兩個原理的內容。
講述一些理論知識,自然是枯燥的。所以講解的時候,主要以引導提問法,讓學生參與到推論中。還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與所學知識點有些關聯,但又是課程以外的問題。比如,氫氣球飛到天上去之后,會如何呢?為什么會破了呢?這與壓力有關,卻與課程無關,能讓學生的大腦暫時脫離枯燥的理論。
2.流量
流量的名稱,就是液體在管道中“流過去的量”的簡稱,但是需要有時間限制。所以概念為:單位時間內通過通流截面液體的體積。流量的連續性原理:用一根水管給花草澆水,在其他外在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水的流動速度較慢,若用一根手指堵住水管出口,水流速度必定增加。因為質量守恒,連通的液體流量不變,通流截面越小流速越大,通流截面越大流速越小。
三、動力元件
所有的液壓元件,有條件就拿實物或是課件給學生觀看。如若沒有,就必須要結合生活中相關的東西來讓學生理解了。液壓的動力元件,就是液壓泵,作用就跟水泵一樣,目的是要把液體吸上來并排出到目的地。原理可以用注射器來講解。如何才能保證塑料針管能把藥水吸進來呢?推桿上黑色的橡膠是保證密封的,拉動推桿讓密封容積有變化。密封容積增大就吸入液體,密封容積減小就排除出液體。為了避免液壓油在系統中泄露、壓力損失而使工作臺運動達不到要求,液壓泵的參數必須要比理論需要的參數大,這樣記公式就會比較容易。
四、執行元件
真正帶動工作臺運動的,或是說真正讓吊車吊鉤舉起重物的,是液壓系統中的執行元件,即執行工作的元件。想讓設備完成什么樣的工作,就相應地采用什么執行元件。如果是往復直線移動,就用活塞缸、柱塞缸、伸縮缸;如果是往復擺動,就用擺動缸或齒輪缸;如果是整周旋轉運動,就用液壓馬達。
教學中,執行元件的講解主要以活塞缸為主。比較不易理解的,就是單桿活塞缸的差動連接了。可以讓學生先簡單地了解結論,再反過來推導。由于左右兩腔的面積不同,而兩腔的油液相通,壓力相等,所以活塞向有桿腔移動。有桿腔的油液就被排出,順著管路又隨同液壓泵供給的油液一同進入到了無桿腔。進入無桿腔油液的流量,就由原本只有液壓泵供給的流量增大成液壓泵供給的流量加上有桿腔排出的流量了,所以,活塞運動速度會非常快。
同理,密封圈原理可以結合水杯蓋子的密封圈講解,排氣裝置原理和安裝位置可以結合暖氣上面的排氣閥講解。
五、控制元件
1.方向控制閥
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觀看換向閥閥芯移動前后油液流動的區別,以及單向閥如何控制油液的流動方向。
2.壓力控制閥
壓力控制閥主要是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結構相似,原理也相似,都是液體壓力與彈簧彈力相平衡的原理。若真要區分開來,可以結合著各壓力控制閥的作用,容易理解。
3.流量控制閥
流量控制閥的原理,可以通過醫療用的點滴塑料管上調節流速快慢的小滑輪來講解。
總之,教學方法很重要,如何能讓學生理解更重要。語言越是通俗易懂,越容易被學生接受。知識點的講解,越是聯系生活,越容易被學生掌握。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