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現有的模具設計和制造技術人才遠遠無法滿足制造業的需求。面對模具制造業對實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搞好實習教學、提高模具專業實習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思考的課題。現就如何提高模具專業實習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作一探討。
一、豐富實習教學內容
模具的制造涉及多種加工工藝和多個工種,而現在很多中職學校的模具實習教學還是以單一的鉗工加工為主,已不能適應當前模具制造企業的需求。根據模具生產的現狀,應主要培養學生全面的操作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操作水平。由單一的鉗工實習教學,轉變為多工種的實習教學,增加車床、銑床、磨床、數控加工、電加工等方面的實際操作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有目的地選擇,做到全面學習精通一行。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和所具備的條件,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合理地將各種成分進行優化組合,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模具專業是一個理論和實踐都很強的專業,因此在模具教學方法上,不能只注意理論上的學習,而忽視實踐環節。在教學中要把理論為主的講授法與實踐為主的項目任務練習法相結合,應以講為輔,以動手實踐為主。通過實習操作的訓練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同時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并通過實習操作培養學生既能動手又能動腦的能力。例如從提出簡單的小項目開始,以講授法引導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測量、手工制圖、再用AutoCAD進行平面設計,通過三維造型、加工、組裝、試模等眾多環節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新生的教學方法,其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這比純粹的理論講解更有利于學生們的學習和接受。
三、采用理論實操一體化教學
理論實操一體化教學法打破了理論課、實驗課或實操課的界限,將理論教學和實操教學融為一體,在實踐中教理論,在運用中學技術。這種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問題,減少講授知識的重復,增強教學直觀性,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參與作用,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采用理論實操一體化模塊式教學,應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根據培養目標的職業標準要求,整合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通過“模塊化”設計,使理論與實踐在課程結構上融為一體,確定該項技能所需要的知識內容(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相關工藝知識)。按照技能的特點和分類,建立若干個教學功能模塊,以技能訓練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為重點。這樣就能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可將模具制造實習教學按幾個模塊進行劃分。每個模塊包含不同深度廣度的相關理論知識,并根據模具行業生產和技術發展需要,對每個模塊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提出教學目標和技能要求,即把每一模塊所涉及的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模具制造工藝理論、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關安全知識等內容進行合理組合。在具體的實習教學中采取實習“班組化”方式,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并且分配不同的任務,學生按任務模塊進行不同的專業實習。各個模塊結束后完成模具的裝配、試模工作,對于問題的出現統一分析解決。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
四、做好學生的考核與評價工作
嚴格的管理和科學的考核與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學生在實習期間表現怎么樣,不是靠老師隨便下評語,而是靠嚴格的考核過程和記錄。每一記錄都應該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具體實習情況。
采用技能和理論相結合的考核方法,以技能考核為主。學生能夠完成體現若干項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加工或調試、維修,同時解答與技能考核相關的理論問題,對考核中出現的技術問題能夠獨立解決或者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還可以對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藝、使用工具及工件本身等方面提出技術改進的設想,從而真正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另外,考核內容應涵蓋多個角度包括實習態度、敬業精神、服從意識、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協助精神、守紀情況、技能達標情況等,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管理,既能減少學生違規違紀現象,又能促進其技能的學習,提高其動手能力。
總之,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模具制造這一對綜合技能要求比較高的專業來說,只有重視實習教學的地位和作用,才能開展好實習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為模具制造企業培養有用、實用、夠用的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南陽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