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了解中職學生學習現狀和特點,探討影響中職學生學習的相關因素,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采取對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改進教學和管理方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我校對2009和2010級1280名在校生進行了學習情況問卷調查,其中調查2009級學生713名、2010級學生567名,涉及計算機及應用、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電子商務等9個專業。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習準備不足
調查中發現,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目的,83.3%是為了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了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取得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證書,16.7%是為了不讓父母失望。學生在選擇就讀專業時,認為該專業能學到專業技能和較好地就業占39.4%;自己喜歡占36.7%;因為家長希望或有認識的人而就讀的占23.9%。學生在學習過程中,28.2%有具體、明確的學習目標,64.1%有學習目標但比較模糊,7.7%沒有學習目標。表明大部分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目的是正確、積極的,但不能忽視的是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在選擇就讀專業時是被動、茫然的,對所學專業及發展目標了解很少,使得很大的一部分學生沒有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什么、怎么學感到困惑,表現為學習準備不足。
2.學習基礎較差,缺乏學習動力
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障礙是:學習基礎太差(34.6%)、缺乏學習動力(31.6%)、自制力差(12.3%)、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9%)、學習風氣差(7.5%)、教師的授課水平不高(5%)。學生學習基礎差會導致在課堂上聽不懂老師的講解,看不懂教材中內容,理解不了抽象的概念,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在主要因素。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和自制力差會阻礙學生潛能的發揮,甚至使學生無法學習,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
3.自控能力較差,學習能力欠缺
在課堂教學中,47.7%的學生能比較肯定有效控制自己注意力,35.9%的學生有一半時間可以控制自己注意力,16.4%的學生幾乎不能控制自己注意力,表明部分學生缺乏有效的學習自控能力。在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教學中,只有約24%學生能整堂課專注于課堂教學,而專業實訓課則有50.5%學生能整堂課專注于課堂教學,說明專業實訓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見圖1)。造成學生上課不認真學習主要原因是內容太深,學不懂(50.3%),學生學習中最大的壓力來自于專業理論知識學習(45%)。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自己學習能力較好的有27.4%,一般的有51.2%,較差的21.4%,學生學習力欠缺影響了學習積極性,造成無效學習,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內部因素。
4.缺少成功的喜悅和體驗
在學習過程中,22.2%學生感到快樂,42.8%學生喜憂參半,35%學生感到累、苦惱或害怕;6.7%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學習情況很滿意,46.9%學生一般滿意,46.4%學生不滿意。表明相當部分學生沒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對自己的學習感到不滿意。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主要因素是:班風的好壞(32.5%)、教師講課的優劣(24.3%)、課程科目的設置(21%)、學習成績的好壞(15.2%)、其他因素(7%),表明影響學生學習情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5.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
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成績不理想(38.9%)、教師的授課水平不高(20%)、感到前途渺茫(18.7%)、自己的進步總是被忽視(13.1%)、其他原因(9.3%),學習成績不理想、對專業學習的前景感到茫然是造成學生厭學的內部原因,教師的授課水平和學生的進步被忽視是造成學生厭學外部原因,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思考和建議
1.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有明晰的職業學習目標
學校除了做好新生入學階段的專業介紹外,應開展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做好學生在校期間各個階段的職業指導和職業教育,使學生對所學專業和職業有較明晰的認識,了解本專業今后所從事的職業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明確在校期間各個階段的專業學習目標,樹立職業理想和奮斗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專業興趣,產生學習動力,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生效率,為未來做好必要的準備。
2.加強實踐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校要加強實踐教學,以“崗位能力”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按專業基本能力、專業專項能力、專業綜合能力三個層次,將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設計,把技能學習與理論結合起來,整合各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相對獨立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行模塊教學,使學生既能掌握的知識,又具備相應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不斷改變教學理念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根據課程的教學特點和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實踐體驗,建立互動式課堂,促使學生卷入學習任務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
學校可根據學生的意愿、愛好、特長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制定的不同教學目標要求,分層評價,分層達標,降低教學難度,使教學內容能讓學生聽得進,學得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克服厭學情緒。
5.建立“多元”學習評價機制,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嘗試成功的機會,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和贊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在學生不斷嘗試成功帶來的喜悅。在學生的學習評價方面,要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靈活采用各種方法,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使不同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6.加強班級管理和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班風作為一種班級的精神環境,對班級成員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會產生深刻的影響。不良的班風使人萎靡不振,心情壓抑,會對人的價值觀念產生誤導,使之形成消極、悲觀的情感態度,并使一些錯誤的行為習慣失去輿論的監督。學校要重視班級管理,加強學風建設,通過名人實例教育、優秀畢業生做報告、團隊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和動機的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設一個和諧、健康、積極向上、有良好秩序、相互友愛、相互幫助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自控能力和整體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