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教育專業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培養掌握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備一定運用能力的高質量學生。現結合服裝專業教學的經驗,談幾點關于服裝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思考。
一、服裝專業教學亟需改革
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面臨的現狀:第一,學生就業的困難性。在中職教育轉機四起的這些年卻一再呈縮減之勢,服裝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較差,且就業機會多在南方地區,畢業生落戶困難,致使他們難以安心工作,使得企業用工時間短且增加了成本,企業也就“望而卻步”了。第二,學生學習的畏難性。與單項技術過硬的熟練工人相比,技校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更沒有練就一身好本領,滿腹經文卻無用武之地。二者互相制約,直接影響著服裝教育專業的發展。因此,職業學校服裝教育專業必須及時作出調整,才能培養出既適應市場經濟需要,讓企業青睞的技校畢業生,又能使自身在市場條件下求得生存。
二、創新服裝專業教學
1.打造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是指教師通過參與企業產品、企劃設計工作的實際操作,認識市場,把握市場的規律,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也正是當今職業教育所提倡的產、學、研結合體系。服裝縫制工藝是服裝專業的基礎,以專業技能為主的實踐型學習,是服裝制圖等專業課學習的基礎,它強調實際操作能力。所以,老師既要理論知識過硬,又要技能操作熟練。讓教師在市場中磨礪、錘煉自己,不再只是空洞的理論家,而是指導學生盡早地把握市場,在企業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可采取教師巡回駐廠的培訓方式,一方面有效地溝通企業與學生間的矛盾,同時參加企業定期開展的技術力量培訓,形成教學與生產零距離,有效打開服裝勞動力的市場。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建設可以彌補技術的落差,培養出滿足企業要求的學生。
2.制定明確的技能培訓目標
從事服裝教學的教師,要明確服裝教學是一項技能教學,首先要使教師和學生都明確技能目標。技能目標是技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是根據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來確定的。教師明確技能目標有助于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有助于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實現由低能到高能,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逐步深化。
3.強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是教學目的明確性。教師在教學中對有規律性的內容要講深講透,并配以實物進行具體示范,使學生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二是注重培養的技能性。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技能目標訓練。三是教學手段的創新性,教師必須用規范、形象的示范作為主要教學手段。四是教學環節的合理性。課堂講授與互動相結合,學生練習與教學反饋相結合,增加課堂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注意巡視學生的操作過程,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
4.探索訂單式辦學模式
所謂定單就是鎖定企業,在充分了解企業所需崗位、人才的基礎上,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緊緊依托企業,培養有理論知識、有實踐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企業歡迎的是不需要再培訓就能直接上崗的技術員工。定單式教育的好處有:第一,學校教育目標明確,教學內容到位,教學方法多樣,避免人才培養的盲目性,使學校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工作。第二,減小學生的就業壓力,學生一入學就吃了“定心丸”,這樣才能靜下心來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第三,學校根據市場需要來培養人才,學生一旦進入就業崗位,就能進入狀態,適應能力比較強。
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1.增強專業課教學的應用性和實用性
中職服裝學生的就業崗位大多是生產第一線的服裝生產技術崗位,綜合運用專業理論與技能去解決服裝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服裝專業的教學要求,一是增強感悟能力,以服裝專業課為基礎,科學、合理地建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結構體系,完成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整合優化相關課程與教學環節;二是開發想象能動性和對未知領域自覺探索即創新能力;三是培養分析、思維能力,鍛煉對事物的掌控能力,努力使基礎課教學適應專業課的需要。
2.強調實踐教學的連續性和漸進性
服裝學科綜合知識的體系,應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替滲透。在具體應用中,拘泥于課堂常規教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向社會,使專業必修課在社會實踐中完成,建立教學實踐合作基地,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采用頂崗實習方式,讓學生“實題實做”。即由學生動手完成一條龍的課題,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設計,在設計中完成結構制圖,在結構制圖的基礎上完成裁剪、工藝制作和整理,進而完成作品。突出實踐教學,強化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唐山勞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