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納工作常見的錯誤
1.制度不嚴謹,無章可循
《會計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目前,有的單位“人情過盛”,不按賬款分管的規則辦事,出現了許多“白條抵庫”的現象,使得賬目變得混亂不清。由于賬目長期不予結算,出現了現金收支情況不明確,為了能逃避監督,單位領導、會計人員采取隱瞞收入的手段,私設“小金庫”,搞“賬外賬”形成兩套賬本,由于“賬內資金”“賬外資金”長期并存,使資金收支不合理、不合法,進而出現問題。
2.手續不齊全,疏于防范
在接受外單位的發票、憑證時,出納員收下了不合規矩的票據,出現現金錯支、亂支的現象。有的人在借款或領款時,沒簽字,沒蓋章,就把款借走、領走了,到后來查賬時出現了紕漏;有的出納員不注意保管現金、支票、憑證、存折、印鑒,致使失竊。
3.監督不力,管理混亂
會計人員與出納人員職務重疊,造成資金管理的不科學,如現金保管與現金收支是同一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企業人事部安排的欠缺,管理機構不到位,就會出現短款的問題。
4.工作不勤奮,粗心大意
學生在校園期間有學校制度規范著,老師嚴格地教育著,但進入社會后,無人看管。有的同學拿著電腦看電影,玩游戲,荒廢度日,有的同學一開始很認真地工作,可是時間一長,就覺得一直做著重復勞動而產生厭煩心理,在發放款項時心不在焉,以馬虎敷衍的態度做事,現金出了差錯,給公司帶來了損失。
5.動機不良,知錯犯錯
一些同學在學校花錢大手大腳,進入社會后,父母不再給予經濟上的支持,生活變得有些拮據,再加上物質享受的引誘,罪惡的思想在心底滋生,把魔爪伸向了公司或企業的資金。還有一些同學最初只是想借用一下公司的資金,日積月累所欠的資金非但沒能如數歸還反而越欠越多。
二、出納工作錯誤的防范
1.健全制度,按章辦事
嚴格執行《現金管理暫行制度》,實行現金存款內部控制。嚴格執行賬款分管制度,出納員不登記會計記錄,非現金出納員一律不得經手。建立健全現金收支和票據管理制度,現金收取使用統一的收款憑證,并及時全額入賬,嚴禁收入不上賬或截留收入,私設“小金庫”;嚴禁、挪用、公款私存,庫存現金不得超過規定限額,加強票據管理,防止出借和擅自簽發空白轉賬支票。
2.規范操作,杜絕漏洞
填寫支票要認真,做到字跡清晰,書寫規范,大寫不留空,避免給壞人可趁之機。編制憑證時,要按原始單據的自然張數填寫附件張數,并用膠水粘牢,以防止脫落,避免原始單據被別有用心的人抽調、銷毀、嫁禍他人。領款、借款要嚴格履行手續,領款必須有領款人簽字蓋章,借款必須由借款人立據、簽字、蓋章,并經分管財務領導審批。
3.愛崗敬業,忠于職守
出納工作是既繁忙又細致的工作,必須做到“三勤三心”。“三勤”就是業務生疏要勤問;重要業務工作勤向領導匯報;經辦業務要手勤,做到填單認真,點鈔準確。記賬收付時,字跡清楚,尤其對每一筆收支業務,要按時間先后逐筆記好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并及時盤點現金。做到日清月結,賬款相符,聯系銀行要腿勤,每天超過規定限額的結存現金要及時送存銀行,經常與銀行核對存款賬目,一旦發現錯賬,應及時弄清,迅速改正。“三心”就是學習業務要虛心,不懂的問題要虛心請教,不要不懂裝懂;辦理業務要細心,每筆業務都要親自過目,辨別真偽;日常工作要有責任心,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謹慎做事。
4.加強監管,民主理財
(1)加強會計監督,特別是出納員要主動接受會計人員的的監督,主動為現金盤存提供條件,對賬時主動為會計人員報出庫存現金。只有這樣,才能檢查出賬款是否真正相符,以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2)加強審計監督。及時對財務收支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審計,對檢查、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區別情況,及時處理。
(3)推行民主制度.。經群眾民主推薦、選舉產生民主理財小組,理財小組定期召開理財會議,檢查財務收支情況和財務執行情況,定期公布財務收支賬目,接受群眾監督。
5.廉潔自律,防微杜漸
出納員經常與金錢打交道,一定要做到手腳干凈,一塵不染,絕不抱有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絕不動用和侵占國家和集體的一分一厘。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