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職業是職業發展的基礎。中職學生走向社會,若要發展個人的職業生涯,成就一番事業,就要主動適應職業。適應職業是指適應職業的客觀條件,適應職業的發展規律與要求,適應職業與就業穩定性呈正相關。然而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差、頻頻跳槽是一種普遍現象,其原因在于中職學生對自我認識不足,對職業定位存在誤區,職業選擇盲目,擇業期望值偏高,職業生涯規劃模糊。筆者認為中職學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克服崗位的不適應問題,提升適應工作的職業素養。
一、主動縮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筆者所在學校每年都對高一學生進行有關就業認識的問卷調查,每年都發現學生在就業起點、專業對口、工資待遇以及自身競爭力等方面存在較大誤區。為了糾正這些不合理的認知,中職學生平時要主動到招聘會現場了解用人單位的用工要求及標準,結合自身實際思考自己能勝任哪些工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應該是怎樣的崗位,思考自己以后怎樣做才更具競爭力,從而對自己做出較準確的定位,并確定努力的方向。與此同時,中職學生還可以留意身邊有關兼職和假期工的招聘信息,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使自己能提前接觸社會,體驗工作,這樣可以避免在踏入社會時有茫然失措之感。
二、做好迎接困難和挫折的準備
初涉職場,學生所處的環境不同,任務有別,而且人群之間的關系也有質的變化,其權利、義務和規范都存在極大差異,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后,稚氣未脫的中職畢業生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因此,中職學生在涉足職場之前應該明白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要提前做好面對困難、失敗和逆境的心理準備。
三、結合職業生涯規劃,選定行業和職業
目前,中職學校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個學期即開設《職業生涯規劃》這門必修課,以幫助中職學生及早確定目標,構建臺階,去爭取成功。確定了發展目標的中職學生在畢業前、后要好好思考以下問題:根據企業的“生命周期”和我的發展階梯,我的第一份工作怎么選?我能從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收獲?如果我不從事當前的工作,會產生什么結果?要適應這份工作,我應該怎么做?也就是說要清楚自己從事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為必須適應這份工作給出充分的理由。這樣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即使遇到困難與不適,也不會輕言放棄。
四、主動適應工作
在實習初期,面對瑣碎、單調、重復甚至繁重的工作任務,實習生會倍感辛苦,繼而出現不想實習或要求更換崗位的現象。因此,在走出校園之前中職學生要了解自己即將面臨的境況,明白對于新參加工作的人來說,在工作中出現各種不適應是必然的,這是一種暫時現象,只要能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對待,一定能走出“困境”。首次踏上工作崗位,應先主動熟悉工作環境,熟悉工作內容,盡快把工作系統化;然后要主動思考自己的工作內容,思考自己的職業特點,思考在用人單位中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力和長處。那么工作中的各種不適應會慢慢消退,同時會給上司、同事一種積極向上、富有干勁的好印象。
五、理性跳槽
當今,人才的流動是一種常見現象,但中職畢業生很容易由于自身的不適應或人際交往出現問題而辭職,這是一種消極的處理方式。在頻頻的跳槽中,他們會長期處于試用期,并因此失去機會、失去誠信,最終失去自我,這對個人、企業和社會都是不利的。因此,如果不是有更理想的選擇、或者為了實現職業發展的新目標,我們建議中職學生“做生不如做熟”,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時間長,即使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與此同時,要懂得“騎牛找馬”,不要等到失業以后才考慮找工作。當然,如果機會來臨要當機立斷,寧可冒點風險也不要錯失良機。換言之,新工作能否促進你向前發展是考慮跳槽的主要原則。
可以說,適應職業、實現職業角色轉變的順利過渡,是中職學生邁入職場的必由之路。中職學生只有主動適應職業,腳踏實地地從低層做起,才能在今后的職場人生中走得更順、更遠。
(作者單位:中山市三鄉鎮理工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