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客體的積極的個性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的心理動因之一。興趣進一步發(fā)展成為從事實際活動的傾向時,就變成了愛好。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上課往往只注重教的一面,自己在臺上講得滔滔不絕,有一種恨不得將書本上的知識全部都灌進每個學生腦海中的急切感,可是坐在下面聽課的學生卻像是在聽催眠曲,兩眼發(fā)直,不知所云。這樣的教學,忽略了上課的主體——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從而影響教學質量。針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缺陷,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在不斷地探索適合所在學校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通過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好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知識的準備是興趣產生的基礎
對某一領域知識的積累是對該領域產生興趣的基礎。實踐證明:只有當某一領域的知識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才能產生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豐富學生的知識,以培養(yǎng)他們廣闊和穩(wěn)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內容過深或過淺都不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只有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給予新知識,甚至每堂課都給予一定量的新知識,才能形成學生的認識興趣。
比如,在向學生介紹利用“本量利分析法”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時,筆者并不是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先介紹基本概念,再推出公式,然后舉例練習,而是事先準備了一套模擬企業(yè)經濟核算的賬務,讓學生進行處理。學生在處理賬務的過程中,計算稅前利潤時,就需要用到以前學過的知識。比如:
稅前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銷售收入=銷售數(shù)量×銷售價格
銷售成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銷售數(shù)量×單位變動成本
因此,學生在利用這些舊知識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
稅前利潤=銷售數(shù)量×銷售價格—銷售數(shù)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這時教師適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當企業(yè)的稅前利潤為0時,銷售量是多少呢?
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公式的轉換,最后得出當企業(yè)稅前利潤為0時的銷售量為: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保本銷售量公式的推導,他們并沒有感覺到是在學習新的內容,并沒有遇到困難的感覺,消除了以往對學習新知識點的恐懼、害怕、擔心等心理,相反他們由于在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同時學到了新知識,感覺到原來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并不可怕,并不是很難接受,因此對學習《部組核算》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逐步產生,通過老師的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斷加強,由原來的懼怕《部組核算》這門課程,懼怕經濟活動分析,到喜愛上這門課,喜歡這門課的老師所上的課,從而自主地、持久地鉆研探求新的知識,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所以,教師應備好每一節(jié)課,對每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精心的策劃,要為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知識基礎準備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沿著教師設計好的路線前進,舊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復習,新知識在舊知識的復習中悄悄地潛入了學生的腦海,使學生喜新不厭舊,喜舊不懼新,新舊知識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悄然興起,進取之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得到加強。
二、提高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人對某種事物有沒有興趣,除了與這種事物的特點有關外,還與人對這種事物的重要意義的認識程度有關。如果人對某事物的重要意義認識深刻,這一事物即使暫時不能引起人的直接興趣,也會引起人的間接興趣。
直接興趣是指由客觀事物或活動過程本身具有的情緒吸引力而引起的興趣,比如某部電視連續(xù)劇由于故事情節(jié)驚險曲折、引人入勝,從而使人產生了直接興趣。但在生活中,我們對某些事物或活動感興趣,并不是因為它們本身特別有吸引力,而是意識到這種活動的目的或結果對我們有重要意義。比如,對學習外語,很多人覺得枯燥無味,無多大的興趣可言,但因認識到學好外語對增長知識、擴大眼界有很多好處,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種興趣就屬于間接興趣。
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目的和意義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深刻認識到學習是為將來更好地工作、增強就業(yè)的競爭力時,就會被激發(fā)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和自覺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有針對性地采取適合自己教學對象的教學方法外,還要通過各種方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使學生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提高他們對學習意義的認識。
比如筆者在“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登記”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并沒有真正地用心投入到對“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登記”中去。每當拿到經濟業(yè)務后,不少學生認為,記賬就是把經濟業(yè)務中的數(shù)字填到賬本中去,那實在太簡單了。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在做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的平行登記時,不按“同期登記,借貸方向一致,金額相等”的操作規(guī)程做,以致到操作練習的最后,總賬和明細賬無法對得上。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這種現(xiàn)象,筆者對學生采取了思想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專業(yè)知識教育三者相結合的辦法,在做好專業(yè)知識的傳授的同時,又兼顧好育人。
首先筆者將自己深入零售企業(yè)了解到的有關商品管理的規(guī)定向學生進行介紹,讓學生懂得,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否做好商品管理將與自身的利益密切相關,從思想上認識到做好總賬和明細賬平行登記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筆者所在學校藥品經營專業(yè)的學生每學期都有一次為期一個月的見習期的機會,到藥店中與藥店的見習指導教師協(xié)調,把見習的學生分組安排到各個柜臺,讓學生直接參與各個柜臺的商品進銷存的日常管理,月底參與本柜臺的商品盤點,進行賬實核對。對賬實不符的,查明原因,對因管理不到位而引起賬實不符的,見習的學生將和該柜臺在職的員工共同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種做法直接影響到見習學生的經濟利益,學生感受深刻,更能深深地體會到,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做好總賬和明細賬的平行登記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思想上和行動上的教育,學生深深懂得了做好總賬和明細賬平行登記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部組核算》操作技能訓練時,往年那種應付了事的現(xiàn)象不見了,那種不想學的現(xiàn)象沒有了,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yōu)榱酥鲃印O蚶蠋熣埥痰膶W生多了,刻苦鉆研的學生多了。以往賬務處理操作訓練時急于求成的現(xiàn)象一去不復返,一到操作技能課,學生個個靜心研究,耐心復核,不時眉頭緊皺,不時又露出愉快的笑容。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在傳授這些知識時,有賴于教師用方法的新穎性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地把枯燥無味的東西變?yōu)榻蚪蛴形兜臇|西。因此老師就必須不斷地更新與改變教學內容和方法,在課堂為學生設置“問題的情境”,激起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
“財產清查”是會計核算的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做法都是先向學生介紹財產清查的意義,然后再介紹財產的盤存制度以及一些常用的盤點方法,最后就是如何進行盤點后的對賬和調賬工作。由于都是一些理論上的介紹,學生大都感到枯燥無味,影響了對這項內容的學習興趣。
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種現(xiàn)象,結合學校學生的特點,筆者采用了“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都有見習期的有利條件,在學生進行見習期間,安排學生參與見習藥店的商品進出庫的管理,參與每月的盤點工作,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會到財產清查的重要性。在盤點的過程中,盡管學生都很認真、很細心地做好進出庫的把關工作,可最終有一些商品還是出現(xiàn)一些誤差,比如盤點中草藥時就出現(xiàn)由于稱量器具的準確度、空氣的濕度等方面的影響而帳實不符的現(xiàn)象,學生從中就知道了,原來誤差還有主觀和客觀之分等。帶著這些問題,再回到教室進行理論教學時,學生就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生將在工作中遇到的情況擺出來,教師通過設計學生間的互動學習,使學生對“財產清查”這項教學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對“財產清查”的理論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實踐的經驗,學習理論時學生備感輕松,那種枯燥無味、死氣沉沉的學習氣氛蕩然無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個個臉上不時露出愉快的笑容。
雖然經過了初步的實踐和必要的理論知識學習,但這并不等于學生就已經全面掌握了財產清查的實際操作技能,因此有必要再次讓學生帶著理論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用實踐活動驗證理論,理論和實踐再次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的工作得心應手。
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勁頭會更足。學生由傳統(tǒng)的配角變成了主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原來的主角變成了導演,角色的轉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2000年以來,筆者學校藥品營銷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連年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景象,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辦學的社會效益非常顯著,學生在人才競爭大潮中的競爭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