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之一,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很難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而項目教學法的特點是“學中做,做中學”,它很適合《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即以項目帶動教學。這里的項目應該是一個目標職業中定向工作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獲得相應的職業能力。學生應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活動,處理項目工作中遇到的細節和困難。項目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學和做,掌握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項目教學法的優勢
1.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針對中專生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較弱的現狀,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項目教學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項目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實踐性、應用性”的技能教學特點,突出體現了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學“理論先行,技能優先”的特色,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2.因材施教,實現彈性教學
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因人而異,千差萬別。相比傳統教學的“一刀切”,項目教學法則能做到對學生因材施教。如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時,要求學生對計算機硬件故障進行排除,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水平提出層次高低不同的要求,并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這樣,各個層次的同學都能完成“任務”,避免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情況,有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分層次教學和彈性教學。
3.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項目教學法中,項目取材于生活,學生對任務有直接感受,愿意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師生能夠相互交流,學生能夠通過反復的練習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社會能力、職業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真正被擺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他們不會被要求強記內容,但必須開動腦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復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4.給予學生成就感
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包括教學思路、教學過程,還包括教學效果。《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必須動手的特點,使教師的教法不可以紙上談兵,也使這門課的考試不適于死記硬背。“任務驅動”能夠促使學生為著排除故障而動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比如,在排除故障的過程中應分析查找故障的根源、故障的特征,根據故障的現象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技巧。當任務大功告成時,一種收獲的喜悅、一種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二、項目的實施
根據項目教學法的優勢,我們在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下,在教學中形成了“項目目標—教師演示—指導練習—引導探索—獨立實踐—教師輔助”的多元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內在的技能性和實踐性顯現出來,全方位指導學生的技能學習。如在“微型計算機系統常見故障及其排除”這一章節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是創設情境——開機啟動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頭插座、配件接觸、致命性的硬件故障、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
二是確定問題——引導學生遵循“由表及里、由簡到繁、先軟后硬”的原則,通過“看一看”(從計算機顯示的錯誤信息判斷致命性的故障)、“聽一聽”(從計算機發出的聲音判斷非致命性故障)的方法來確定故障的存在。
三是自主學習——由學生通過掌握的故障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和信息資料,運用技術設備判斷故障存在的原因,與同學或教師確診并著手解決問題。
四是協作學習——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匯總,展開討論、交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五是效果評價——教師針對學生解決故障的方法給予檢測、評價和記錄,然后歸納出最簡單、直接、易行的方法,總結本次實驗的學習效果。
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
三、結語
在《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真正達到了“不是要讓學生記住什么,而是要讓學生學會什么”的教學目的。今后,教師還應在這些方面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推動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臨汾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