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雙師型教師對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具有的意義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積極建議。
關鍵詞:高職 會計實踐教學 雙師型教師
從近年來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來看,許多單位在招聘時最看重的是實踐動手能力。而高職畢業生往往走上工作崗位后不知從何入手,感到非常生疏,不能馬上勝任工作。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在校時接觸的企業實際業務、實際案例較少,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如何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校外實習,二是校內模擬實習。
1.校外實習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生多,崗位少,學校很難找到足夠的企業安排所有學生的實習;二是會計資料是企業的商業秘密,讓流動性很強的實習生做會計工作是企業不能接受的;三是由于企業每一個會計人員只負責一項或幾項工作,這樣的崗位分工限制了實習的業務范圍;四是由于各單位使用的財務軟件與學生學習的軟件可能不同,造成工作手段制約了實習效果;五是多數企業會計人員理論學習不足,難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講解。
2.校內會計模擬實習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校外實習,校內模擬實習具有為學校解決找實習單位難的問題,能為學生提供充足和真實的操作機會,有利于縮短時間,把握會計工作的全過程,便于進行組織和管理,成本低且風險小等較多優勢。因此,校內會計模擬實習已成為絕大多數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但目前校內模擬實習并不完善,仍存在一些問題。
(1)過分強調基礎技能,忽視對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新會計制度中,較多業務需會計人員自行確定核算方法,強調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運用。而目前進行的會計模擬實習,強調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對建賬、登賬、結賬等固定模式的運用,根本沒有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訓練。主要表現在:有些學校在選擇模擬實習資料時,過于強調“真實”,將某一企業某一時期的會計資料毫無遺漏地照抄照搬,缺乏代表性。同時,也沒有對這些實際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加工整理。另外,由于企業個體的特殊性,大量的特殊業務夾雜其中,使學生無從下手。而有些學校準備的實習資料則與實際相差較遠,完全由幾個教師憑空編造出一個虛假的企業和一些缺乏客觀依據的業務,必然會出現“模擬實習就是會計作業的翻版”的現象,缺乏真實感,使學生失去了興趣。以上兩種情況都影響了會計模擬實習的可操作性,達不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目的。
(2)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監督。目前的會計模擬實習都是要求學生完成“憑證—賬簿—報表”的循環,即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后根據賬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學生拿到實習資料后,直接就按要求編制記賬憑證,省略了“審核、監督”這一重要環節。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并非在學生,而是由于教師在準備資料時沒有準備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供學生選擇,使學生從觀念上就沒有或淡化了這一重要的審核工作。顯然,這與會計的職業能力要求不符。
(3)教材內客涉及面較窄。現有的實習教材大多以工業企業的一般納稅人為主,但在現實生活中,小企業更多,其經營范圍、類型等涉及面比較廣。同時,現有教材的業務內容偏少,提供的模擬操作資料是12月份的,不能讓學生體驗月度、年度的結賬工作,沒有實現賬簿的連續操作。
(4)缺少會計工作情景。由于經費等方面的原因,部分院校根本沒有建立專門的會計模擬實驗室,而是在學生上課的普通教室進行教學,上課也與理論教學相差無異,學生沒有專業的會計器具,也無法形成對會計工作的感性認識。部分設有獨立會計模擬實驗室的院校,也未能配齊各種會計實物資料,設置不夠規范,與企業會計部門的實際工作相差甚遠。
二、高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1.雙師型教師對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如上所述,校內會計模擬實習已成為絕大多數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那么,如何解決其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呢?對此問題,不少專家和學者提出了相應措施,如完善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材建設,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營造真實的工作情景,改變實踐教學方法等。但我們認為,上述眾多措施最終都可歸結為一點,即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依賴于雙師型教師,只要擁有了雙師素質的教師,就可購進或自行編寫內容完善的實訓教材,就可按照企業實際的工作場景配備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就可提高學生職業判斷能力,加強學生的監督能力,注重綜合知識的運用。
當前,大多數高職會計專業的專任教師都是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他們對會計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把握程度和較好的前瞻性。但他們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師職業,并未從事過實際會計工作,而會計工作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勢必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這些老師在模擬實習過程中,有時會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來指導實習,其指導與解釋問題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會受到嚴重的挑戰。
眾所周知,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核心要素,職業教育師資更是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最根本的依靠力量。可以說,對職業教育的要求首先是對教師的要求。從素質上看,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更要能勝任“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名師出高徒”“言傳身教”“做中教”,一名合格的高職教師,除了要具有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勝任課堂理論教學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能夠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雙師型”教師。
2.高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及措施
(1)對專任教師進行職業培訓是“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第一,安排專任教師到企業、科研單位實踐,了解自己所從事的會計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便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學校還應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以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管理。考核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并將考核與薪酬評級、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掛鉤。第二,組織專任教師參加每年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掌握會計領域最新動態。第三,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師、審計師、理財師、經濟師及注冊會計師考試。第四,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或擔任企業會計顧問、財務顧問、審計顧問。
(2)制定激勵措施是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首先,學校要把“雙師型”師資建設納入學校的發展總體規劃,建立繼續教育的培訓制度,根據教師的年齡、學歷、經歷制定出具體的培訓計劃。其次,學校要建立“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設立“雙師型”教師津貼等激勵機制,促使更多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3)產學研相結合是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師帶著教學中的一些課題、論文到企業去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請教、共同探討,提高科研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
本文是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銜接研究》(項目編號為:2011ZCJG21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濟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