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對孩子進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陣地,對培養孩子的科學意識、科學精神以及科學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開展科技教育更貼近生活,更具有實踐性。家庭科技教育活動能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活動環境和條件,更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能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家庭科技教育還具有促進家庭和諧和育人功能。家長應該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捕捉他們心靈的火花,為他們的實踐活動創造條件,讓他們健康成長。
家庭 科技教育 孩子 科學素養
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三是社會教育,它們擔負的教育內容沒有本質區別,只是從不同的側重面對孩子進行教育,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是孩子的啟蒙教育場所,家庭是對孩子進行科學意識、科學精神以及科學素養培養的沃土,是對孩子進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陣地。開展家庭科技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的突出特點就是更貼近生活,更具有實踐性。家庭科技教育活動更能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活動環境和條件,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開拓他們的知識視野,更能體現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更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家庭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科技教育的實施與開展,是一項涉及家庭、社會和學?!叭灰惑w化”的系統工程,并不是只有學校教育就能夠完成的。對小學生進行科技教育應該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和時間里,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作用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意識、科學素養,是對社區教育資源、家庭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特別是充分利用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實踐基地等,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僅學習到了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熱愛國家、熱愛家鄉、熱愛科學的優秀品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在家庭中開展科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二、家庭中實施科技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科技活動的選題難度也不能太高,選擇的工具相對簡單,這樣才適合小學生去完成課題任務。每個家庭中都有許多工具,而且有些是學校里比較少甚至是沒有的,在工具方面就彌補了學校里工具少的缺陷,可以保證課題的完成。所以,在家庭中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中可行的。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生的閑暇時間比較充裕,學生利用這些業余時間在家庭中進行科技教育活動顯得更有意義。然而,受小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的限制,不可能去搞繁雜的技術發明、技術設計等,這就決定了在一段時間內,從一事一物出發,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就容易成功。青少年在家庭中進行科技實踐活動就要考慮在家庭條件下能否完成自己的選題,同時,讓選題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層次、生活閱歷等。所以,在家庭中進行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應該選擇的研究性強而且容易出成果的小課題,拋棄那些對于小學生來說“空、大、難”的課題,免得浪費時間和精力。
三、家庭科技教育活動突出特點是具有實踐性
科學教育活動不能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必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家庭科技教育具有開放的活動天地,可以增加他們的實踐活動機會,更能體現他們是活動的主體和主人地位,活動類型也豐富多彩,如調查研究、考察報告、小制作等,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輔導孩子進行科技實踐活動。學生的創新精神、科學素養的養成,是他們在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完善中逐步提高的。因此,在活動中將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孩子,讓他們在失敗與成功的交替過程中體驗科技實踐活動的樂趣,自主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的科學素養,也培養了他們的情感意志,促進他們發散思維的發展。
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中,青少年在獨立思考、獨立研究、自主探索中,要保證他們是活動的主體和主人地位,活動的全過程要讓他們獨立進行,遇到困難也應該是鼓勵他們首先自己去嘗試解決。但這不否認家長(輔導員)的作用,要真正起到“導”的作用。
四、善于捕捉孩子的創新思維火花
孩子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他們智慧火花和靈感的外顯,家長要善于捕捉孩子在剎那間閃現出的創新思維火花,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
智慧火花和靈感的出現,同培養任何習慣一樣,需要一個持久的過程,克服思維的惰性,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堅持做到:給孩子的微笑和鼓勵多一點,對孩子的要求具體一點,對孩子的活動空間寬裕一點,給孩子的靈活支配的時間多一點,用他們的“好奇心”作動力驅使他們去觀察去接觸周圍的事物。由于孩子的天真無邪、好奇心強,他們所提出的某些問題,也許是成年人無法接受,甚至是背逆和無法解釋的,但作為家長應該保護他們的這種好奇心,不要妄加指責,而是正確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思維,捕捉學生們的創新思維火花,引燃他們強烈的創新欲望。
五、家庭科技教育具有德育功能
家庭科技教育也貫穿著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科學技術的繁榮發展,不是某個人的事,更不是某個人就能夠完成的,特別是知識爆炸時代,體現的更為明顯,它是依賴于一定的社會環境,經過大家的合作探究,集大家的共同智慧于一體,才能得到研究成果,來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通過家庭科技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擺脫“嬌生慣養”的不良習性,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進取心、耐挫力,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合作互助精神、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等,所以,STS教育強調個人行為與科學、技術、社會的兼容性,這樣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六、開展家庭科技教育活動,促進家庭和諧
開展家庭科技教育活動,增加了家庭與孩子的接觸機會,促進了家庭和諧。如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廣泛閱讀科技書籍,家長與孩子共同探究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孩子同家長一同參加勞動,這些都是家長與孩子親密接觸的和友好交流的最佳機會。低中年級學生的科學幻想畫、科技小報作品,高年級學生的小調查、小實驗、小發明等,內容表現得有時幼稚些,甚至就是搞笑,也可能沒有什么新意,但畢竟是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形式的作品,作為家長都要默許作品的成功之處,并加以欣賞和肯定。通過這樣的家庭科技教育活動,親子關系會更加融洽和諧,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的自主意識也會大大增強。
總之,家庭是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的沃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培養“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新型人才的基礎陣地,我們的科技教育應該從學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區,一個全方位、多維度的科技教育模式,促進青少年健康和諧發展,以適應信息及知識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